文/高靖
新任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對於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堅持九二共識、 一中各表ㄧ定要連在一起使用,不能分開。 媒體報導國民黨人士為吳敦義解釋,堅持使用一中各表, 是表達不向中國大陸投降。 這段話正道出了吳敦義非常缺乏兩岸幕僚的困窘, 吳敦義幕僚對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胡亂曲解, 吳敦義宣稱要領導國民黨重返執政, 但是連一個使用多年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都搞錯了, 真不知道他要如何說服台灣人民,國民黨有能力處理兩岸問題。
九二共識大致可說起源於1992年兩岸香港會談, 但其實這場會談沒有達成任何具體的意見, 可是參與會談的我方人士大多有個相差不太大的看法,簡單地說, 就是對於一個中國有共識,但對共識的內涵,沒有共識。 九二共識起初只在台灣方面使用,大陸是到了2005年, 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大陸,與當時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後, 大陸官方才開始在公文書出現九二共識名稱。大陸的看法是, 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 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
至於台灣認同九二共識的人,以馬英九的說法為例, 馬英九當年連任國民黨主席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致電祝賀, 馬英九回電時,提到九二共識的內容為,1992年, 海峽兩岸達成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
如果要討論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東西,各家各派, 都有許多長長短短的看法,但是民進黨, 當然不承認有這個東西存在,因為涉及一個中國的任何主張, 信仰台灣獨立的民進黨都不承認。
儘管九二共識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楚,馬英九堅持使用九二共識、 一中各表,馬英九是為表達雙方各有看法,我方也堅持自己的看法。
然而九二共識正因為它的模糊, 產生了兩岸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對話,發展交流, 而不必細究九二共識究竟是什麼?若真要討論到底, 九二共識多少涉及了一個中國的問題。
兩岸在一個中國方面的論爭, 從1949年以來雙方在國際社會的攻防, 就處在一個互相否認對方存在的敵對態度, 各自主張自己唯一代表一個中國,各自也都不接受兩個中國的主張。 九二共識的某些用處,就在於如果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這個概念可使兩岸互不否認對方的地位,擱置爭議,求同存異。 讓雙方可以展開對話與談判,化解歧見。
簡單地說,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完全不是吳敦義幕僚所講的那樣, 是向中共表達不投降的態度。 九二共識根本與投降或者兩岸誰對誰屈服,沒有任何的關係。 吳敦義的幕僚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胡亂解釋, 如果這種問題不趕快解決,吳敦義不把這樣的幕僚換掉, 國民黨內如果充斥這種低水平的幕僚,不懂裝懂, 恐怕會誤了國民黨與大陸溝通交流的大事。 國民黨會有這樣的幕僚代表吳敦義對外發言, 也顯示吳敦義缺乏足夠水準的兩岸幕僚。
這位國民黨幕僚可以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曲解為是不向中共投降, 顯示他對於兩岸談判毫無認識,九二共識會牽涉到一個中國, 自然也指涉兩岸統一的問題。兩岸若要談判統一,不存在著誰統誰, 或者誰向誰投降的問題,這是必須經過雙方的平等地位的政治談判, 逐步堆疊互信與共識,才有可能在未來讓兩岸統一水到渠成。 可是在談判統一之前,兩岸的許多交流,必須在擱置爭議, 求同存異下,才能夠持續進行。
但是,眼前的困難是,兩岸情勢在2016年國民黨在大選潰敗後, 在國會成為少數黨,中央也沒有執政權, 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不願意接受九二共識,造成兩岸關係的停滯, 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並不單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不存在的, 真正的原因是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這是台獨所反對的主張。 對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因為挑明了一中, 台獨更不可能接受這個主張,對於台獨來說,一中無法接受, 後面的各表根本就無關緊要。那麼,此時此刻, 吳敦義又高舉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能夠說服絕大多數台灣人嗎?
吳敦義如果要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 不能夠只是把過去的舊名詞又拿來照抄一遍, 以為這樣就可以回到過去的狀況, 兩岸的情勢已經隨著民進黨否定九二共識,有了新的改變, 吳敦義就算重提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大陸當局是否還會與過去一樣照單全收呢?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細細推敲,一中各表這四個字, 大陸方面是從來不使用的,因為這是語意不清的四個字, 九二共識已經是模糊的東西了,後面又加上一樣模糊的四個字, 豈不更亂,但是大陸方面基於互動的必要與營造善意氣氛, 沒有挑明反對台灣使用一中各表,但也沒有表示接受。
兩岸方面其實都可以感受到九二共識,或者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大概是講些什麼,但又很難字字推敲地,講出個所以然來, 大方向上當然是一個中國,可是這要用許多文句與段落來闡述, 才不會彼此產生誤解。一中各表不是那麼簡單地四個字, 是有很複雜的意義。2016年大選的失敗, 至少某方面讓我們不禁懷疑,馬英九高舉了八年的九二共識、 一中各表,好像對台灣民眾用途不大,台灣選民不相信這個東西。 若長久以往下去,一中各表在台灣就取代了九二共識,對大陸而言, 是堅持一個中國,但是台灣卻成了有兩個中國的表述。 國民黨過去的用法是,一個中國內涵有不同看法,如果不詳加敘明, 兩岸對於一個中國不同看法, 就有可能簡化成台灣主張兩個中國的看法,這對北京來說, 肯定無法接受。
吳敦義接任國民黨主席後,據傳國民黨的新政綱當中, 加入了反對台獨的字眼,原因不外吳敦義的統獨傾向不明, 用這個明確的字眼,向北京傳達吳敦義的基本立場不是台獨。不過, 這個用途不大,大陸對台灣的政治動態向來是聽其言,觀其行, 吳敦義領導下的國民黨,可以在兩岸關係能有多少著墨的地方, 在國民黨失去國會多數後,其實相當有限, 吳敦義充其量只能表達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不認同,很難開創新局, 連戰在2005年的破冰之旅,那是前無古人之舉, 其他後任的黨主席訪問大陸,都不可能有這樣的歷史效果。 吳敦義希望在政綱列出反台獨, 而不能有更進一步兩岸對話的行動之下, 就可以化解他的兩岸路線不明確的疑慮,未免太過天真。
國民黨要重返執政,按照台灣現行的制度,只能透過選舉方式。 吳敦義重新高舉馬英九用過八年,而台灣民眾不買帳的八個字, 希望當成他的兩岸關係主要論述,可是兩岸的情況早就改變了, 大陸也深切體認到台灣內部情勢的詭譎, 對於本來就不公開認同的一中各表, 也已經要求大陸媒體不可以使用一中各表這四個字。
吳敦義以為緊抱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國民黨就可以有別於民進黨, 會比民進黨有更好的辦法處理兩岸關係, 其實是根本沒有弄清楚兩岸之間到底現在發生了什麼變化。 吳敦義在提出有關兩岸的國民黨新政綱之前, 沒有在兩岸情勢方面進行周延與完整的論述, 只是拿掉他不喜歡的前任主席洪秀柱的某些主張, 包括深化九二共識、兩岸和平協議等等,然後列出九二共識、 一中各表,反台獨等字眼,這完全是拼拼湊湊的做法。
吳敦義缺乏理解的是,深化九二共識與和平協議, 都是有指向性的政綱,代表國民黨要往某個方向前進, 不論你是否認同,這是洪秀柱認為國民黨應該前進的方向。 但是現在換成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方向感不見了,動態沒有了, 成了一個靜態的名詞,如果說是退回到馬英九時代的兩岸主張, 那麼這八個字在2016年大選結果,就顯示台灣選民不買單, 不相信這個主張。
至於國民黨高舉反台獨,這到底是如何反呢? 反對台灣獨立的具體行動與論述,究竟又是什麼?新黨也反對台獨, 可是新黨已不容易在台灣選舉取勝。國民黨反對台獨, 與新黨反對台獨,又有何不同?吳敦義的國民黨政綱反台獨, 所著眼無非希望能讓大陸多些善意,馬英九執政八年, 都不肯修改充滿台獨歷史的教材,不願意為反台獨提出具體努力, 那麼北京為何要相信在野的吳敦義真的會以行動反台獨。 吳敦義的兩岸論述,粗糙不堪,這種品質的國民黨政綱, 讓人擔心吳敦義如何有能力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