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靖
曾經在1949年12月國共內戰最黯淡的階段, 美國國務院開始準備放棄台灣,並對於失去台灣預作規畫。 準備在共軍登陸台灣那一天,國務卿發表聲明, 美國為何不能對共黨採取先制行動。 要立刻加強與菲律賓的安全合作,美軍全面擔負起日本的防衛責任, 美國遠東艦隊要在東南亞各國增加活動, 並且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聲明,共軍攻占台灣,是世界和平的威脅, 美國不鼓吹軍事行動,而是要讓國際認識共黨的真實。
1949年年底,蔣中正以國民黨總裁身分, 仍在為扭轉國共內戰頹勢,進行最後努力,11月中旬, 蔣中正飛往大陸西南地區的四川等地,與國府將領研商對策。 直到12月10日,蔣中正知道國府大勢已去,才在蔣經國陪同下, 在市面街道一片混亂的情況下,千鈞一髮之際, 從成都搭飛機回到台灣,自此沒有再踏足故土。
蔣中正雖在1949年1月下野, 但仍在幕後指揮效忠他的黨政軍勢力, 代總統李宗仁經過十多個月與蔣中正在國府內的奪權鬥爭, 桂系終究不敵蔣中正的實力,加上與共產黨和談失敗後, 大陸殘餘的國府軍隊士氣低落, 共軍攻勢除了遭到白崇禧短暫阻擋外,真是勢如破竹, 李宗仁又爭取不到美國的援助,在萬念俱灰, 11月20日率家人逃往香港,然後逃往美國。群龍無首的國府, 也在12月往台灣遷移,當時台灣雖然在10月金門戰役, 重挫共軍攻勢,但失去整個大陸國土後, 國府在台灣的整體情況仍然非常悲觀。
就在這個混亂情勢當中,美國國務院12月1日為台灣灰暗的前景, 預作規畫。遠東事務副助理國務卿莫成德(Merchant) 給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白特華(Butterworth) 的備忘錄當中,提出了美國政府如何因應共軍攻占台灣。
這些措施包括國務卿應發表聲明, 說明為何美國無法採取先制的軍事行動, 並且要強調美國不去掠奪他人的傳統。 經濟合作總署宣布停止台灣的援助計畫。對聯合國安理會提交聲明, 說明共產黨是世界和平的威脅的事實, 美國並不是要鼓動聯合國監督下的軍事冒險行動, 而是要為了要讓大家認清事實, 要讓共產黨在國際社會當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國務院建議對於韓國、菲律賓、泰國、印尼、印度、巴基斯坦、 澳洲、紐西蘭,以及英國、法國、荷蘭等國,立刻發表聲明, 說明美國的立場。在東京的麥克阿瑟, 也將發表具有信心與穩定人心的聲明
國務院主張,對於國防問題要趕快採取決定, 成立美菲共同防衛委員會,或者全面擔負起日本的防衛責任。 應該適當並且適度公開的增加遠東艦隊兵力, 並且接續安排一系列的訪問,前往馬尼拉,曼谷,泗水, 甚至韓國等地訪問。
美國在1949年12月對台灣前途沒有信心, 所以準備台灣丟失後,美國應該如何因應,不過, 共軍在大陸與殘餘國府軍隊的戰鬥,直到1950年初仍在進行, 美國國務院駐華人員又悲觀的認為,1950年6月,共軍攻台, 但6月卻發生了韓戰,整個台海情勢為之逆轉。
韓戰的爆發出乎美國意料之外,在那之前,美國早已打算放棄台灣, 就讓情勢自然發展,國府屈服於美國壓力, 把台灣省主席都換成美國指定的人選, 美國仍有軍事占領台灣的想法,但顧慮對北京新政權的關係發展, 軍事占領計畫沒有落實,但也顯示出美國為其自身利益, 無所不用其極。
1949年初,國府在國共內戰已呈敗象, 國民黨內部有蔣中正與桂系的權力鬥爭,美國在這場混亂當中, 又意圖藉李宗仁之手,對抗牽制蔣中正,美國駐台北領事館的人員, 多次建議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親自向李宗仁建議, 把蔣中正派任的台灣省主席陳誠換掉, 改派在台灣負責訓練陸軍部隊的孫立人,美國人在台灣扶植孫立人, 孫立人也毫不避嫌,經常與美方接觸, 直言不諱地批評國府與國府軍隊。美國扶植孫立人, 無非是排除蔣中正在台的影響力,要由美方控制台灣。
根據美國國務院公開檔案,當國府在徐蚌會戰慘敗後,2月14日, 美國國務卿艾契遜下令當時仍是美國駐華大使館參贊的莫成德( Merchant)到台灣美國領事館, 莫成德被國務院指派對台灣情勢擔負起特殊責任(special responsibility)。 由於李宗仁在2月18日告訴司徒雷登,他已將孫立人召來南京, 任命孫立人為台灣省主席,國務院在3月2日通知莫成德, 因為陳誠的台灣省主席職位,可能被更動, 所以莫成德不要太早接觸陳誠,也不要給予陳誠任何承諾。
李宗仁與蔣中正權力鬥爭,促成李宗仁把忠於蔣中正的陳誠換掉, 讓美方注意到可以透過扶植親美將領孫立人,加強控制台灣, 莫成德在3月6日透過領事館給國務院電報顯示, 李宗仁以孫立人取代陳誠,符合美國的利益, 他建議國務院指示司徒雷登敦促李宗仁,盡快以孫立人取代陳誠。
對於更換陳誠是否可能造成他人杯葛破壞後繼的台灣省主席, 莫成德3月9日從台北回覆國務院稱,孫立人個人控制軍隊, 可能要比其他陳誠的後繼者,較不會受到暗中破壞。
不過,蔣中正需要陳誠穩定台灣局勢,控制大陸東南地區軍事行動, 一時之下,抗拒美國扶植孫立人的計策,但美援的誘惑太大, 最終蔣中正還是屈服讓步,配合美國的建議換人。
在共軍積極準備度過長江,征服全中國之際, 莫成德在3月11日從上海發電國務院,應該延後經濟合作計畫, 直到陳誠下台,或者李宗仁確認了陳誠的任期, 而且台灣省政府能夠給予美國所希望要的保證。不過, 陳誠無法信賴,不建議與陳誠開始對話,以免造成對他的鼓勵, 以及強化他在台灣的地位。
就在美國希望藉著李蔣兩人的權力鬥爭, 積極推動以孫立人取代陳誠, 藉以透過親美將領控制台灣的陰謀之際, 國際間也有著類似占領台灣,將台灣自中國領土分割出來的想法。
根據國務院公開檔案,3月23日,國務院中國科科長史普勞斯( Sprouse)與英國駐美大使館一秘福特會面, 史普勞斯主要是因為國務院對台灣再解放聯盟感到興趣, 下令適當的領事官員與他們保持接觸,並且報告他們的行動。 某些台灣再解放聯盟的領導人,以前在香港, 不知英國政府是否有任何有關於他們的消息。 福特並不知道台灣再解放聯盟這個組織, 但他會再向英國外交部查詢。
福特說,某些英國官員主張在台灣的戰略重要考量下, 應該占領台灣。史普勞斯問福特,是否運用英國海軍能夠執行, 也願意執行這項任務。福特立刻回答,美國如果執行這項任務, 占有比較好的地位。不過, 史普勞斯顧慮大陸會如何看待這樣的行動,福特說,在他看來, 任何在中國的外國勢力,如果使用這種方法將台灣自中國分離出來, 對它們的地位都是傷害很大的。
3月23日,莫成德從南京發電國務院表示, 如果我們鼓吹台灣分離出中國,台灣省主席也照做了, 接踵而來的是更困難的問題,我們準備了什麼樣的支持, 如果聯合政府(當時國共和談,美方認為可能組成國共聯合政府) 對這個分離有不同看法,莫成德建議, 由聯合國支持的聯合介入台灣問題,或者美方暫時占領台灣。
中國因為內戰造成人民極大痛苦, 美國卻在背後策畫要奪取控制台灣,孫立人見到美方官員, 毫不保留地批評國府,也使得美國的國務院官員更相信自己的判斷, 不能支持國府控制台灣,美國官員只選擇自己想要相信的, 並沒有真正弄清楚國府或者共產黨,對於台灣問題的看法。 即使到了1949年下半年,國府礙於美國透過中斷美援的壓力, 決定調整陳誠的省主席職位,但不敢交給握有兵權的陳誠, 卻是交給了積極與美國拉攏關係的前上海市長吳國楨。
吳國楨走馬上任,國府順了美國的意, 把陳誠的省主席職位讓給了親美人士,美國仍然不放心, 12月23日,美國駐台北領事館的
領事愛德嘉(Edgar) 給國務院提供了一些美國軍事占領台灣的看法, 如果美國要軍事占領台灣,蔣中正與他的將領、高級官員, 需要顧及顏面的方法,可以在他們接受美軍占領前, 強調美國支持反攻大陸的最後勝利。
沒有經過協商的占領,可能會碰上某些中國軍隊的反對, 但是美軍透過有授權的美軍顧問控制台灣,現在是可行的, 也是許多中國官員建議的。 許多中國高層官員不斷反覆要求美軍最大限度的合作, 甚至建議軍事共管台灣。過去幾個月來, 民間流傳日本的盟軍總部將要接管台灣,把國民黨請走, 推動台灣獨立。
美國始終不認為國府或者台灣省政府可以度過共軍的軍事威脅, 又不能無視於台灣地理位置的戰略重要, 所以美國要運用外交與經濟手段,避免台灣為共黨控制, 但實際操作上,卻變成處心積慮地打擊蔣中正, 要在台灣扶植親美將領控制台灣,無論國府如何低姿態地配合, 美國都不抱期待,台北的美國外交官就是要想方設法, 敦促美軍出兵占領台灣,這些派駐台北的美國官員, 在不斷鼓吹台灣自中國獨立出來之下, 讓自己變成了促成台灣動盪不安的因素之一,事實上, 美國在1979年1月與台北斷交前,美國在台的勢力, 不僅是提供合作援助,促成發展, 同時也與台灣內部反對國府力量暗中勾結, 成為另一股造成混亂與顛覆國府的力量。歷史的殷鑑告訴大家, 不能完全信賴美國,美國為了其自身利益,會出賣過去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