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靖
中華民國與美國在1954年的第一次台海危機背景下, 雙方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台灣也在1957年開始有配備戰術核彈頭的美軍地對地飛彈部隊進 駐台南空軍基地,至今基地外仍展示著當年美軍遺留下來的屠牛士( Matador)戰術地對地飛彈。幾年後, 美軍也將戰術核彈儲放在台南基地,直到1970年代為止, 美軍在台都有核子武器駐防,但當美國政策轉變, 打算與北京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後,不僅撤出台灣的核子武器, 甚至連把台灣放在美國核子保護傘下也不願意, 更不允許台灣發展核子武器自保。
政治情勢一夕轉變,人情冷暖,中華民國政府感受最深, 華府從尼克森政府開始歷經福特、卡特三任政府, 急切著想要完成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正常化,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中華民國的存在,變成了台灣問題。 美國與中華民國所有的政治承諾,全部在一夜之間毀棄, 從最初美方主動表達在台駐防有核彈頭的戰術地對地飛彈, 到後來台灣苦求美國以書面向台灣保證,一旦中共犯台, 美方要動用核子武器,希望能嚇阻中共犯台意圖, 這個要求都遭到美方以沒有必要為由回絕,國際現實就是如此, 原來的盟友所提出的承諾都不能盡信。
台海情勢在1950年代當時,詭譎多變, 韓戰在1953年經過冗長的談判後停火,這時中共轉換攻勢, 將韓戰參戰部隊轉換到台海當面,台海情勢頓時升高, 這就是所謂的第一次台海危機,1954年9月3日, 共軍對金門發動炮擊。1955年1月18日,共軍攻占一江山, 一江山失守後,大陳島失去屏衛,加上台灣海空兵力距離太遠, 不及掩護,百般無奈下,國府只好與美國合作, 在2月8日至2月11日之間,將大陳島居民與守軍部隊撤回台灣。
在第一次台海危機的背景下, 美國主動決定將當時相當先進的屠牛士戰術飛彈部隊駐防台灣, 可用來攻擊大陸東南沿海機場,協助國府遭遇共軍攻擊時, 反擊共軍機場。屠牛士飛彈可配備核彈頭, 是具有核子攻擊能力的地對地戰術飛彈。
根據美國國務院公開檔案, 1956年美方內部討論有關派遣屠牛士飛彈部隊到台灣, 5月4日,美國駐華大使藍欽發給國務院的電報稱, 他相信中華民國必然歡迎這項增加台灣武器的措施, 台灣有這樣的部隊,可以在嚇阻中共入侵方面, 產生具體的心理價值。當共軍攻擊台灣時, 屠牛士飛彈將可有效反擊大陸的機場。
屠牛士飛彈駐防台灣,是美國主動提出, 這項計畫原本是要將1957年2月派駐日本的屠牛士飛彈, 輪調到台灣, 因為美國空軍在還沒有完成與日本政府協商有關屠牛士駐防日本的問 題前,就已經對外宣稱屠牛士飛彈駐防日本與台灣, 美軍決定在與國務院協商前,先暫停這項計畫。
屠牛士飛彈的核子彈頭,對於曾經遭遇原子彈轟炸的日本來說, 太過敏感,尤其美軍才在1952年結束了七年的占領日本, 不到幾年又要在日本駐防有核子攻擊能力的部隊, 自然引起日本內部的爭論。 美國國防部在1956年7月通知國務院, 將以配備屠牛士飛彈的第17戰術飛彈中隊駐防日本, 17中隊的一個分隊將以臨時任務的方式,駐防台灣, 希望國務院提供政治觀點的分析。國防部也告訴國務院, 核子武器不會隨著飛彈駐防日本, 國務院遠東事務助理國卿羅伯森致函國防部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葛 瑞表達國務院的看法,羅伯森認為, 日方對於導入任何擁有核子攻擊能力的新武器,都十分的敏感。 對於美國的任何計畫可能引起公眾反彈, 日方越來越希望能夠獲得事先徵詢。 他建議最好在計畫部署屠牛士飛彈到日本之前, 先與適當的日本政府官員徵詢意見。
羅伯森表示,屠牛士飛彈駐防台灣,這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除了增強中華民國的防衛能力之外,也能適時提高台灣的士氣。 這也能讓其他國家看到美國有決心堅守對中華民國的承諾。 也能讓在亞洲的美國盟友對抗共黨擴張時,為之振奮, 對於達成這個區域的政策目標,也能夠提供助益。
國務院在1956年8月30日電告美國駐華大使館, 通知中華民國政府,美國希望屠牛士飛彈能夠駐防台灣, 如果中華民國政府同意,雙方將可盡早展開詳細的協商。幾天後, 中華民國外交部在9月2日向美國大使館表達同意並歡迎美國在台布 署屠牛士飛彈。
儘管台北與華府很快就對屠牛士飛彈來到台灣達成共識, 仍然拖延了許久飛彈部隊才來到台灣。1957年2月27日, 國防部長俞大維與國務院官員會面,對於屠牛士飛彈的進度, 俞大維表示,加快完成屠牛士飛彈的計畫是非常重要的。 中華民國政府很遺憾美國軍方過早公開這項訊息, 他覺得趕快進行實際的布署是很重要的。他說,美國國防部告訴他, 已經批准這個方案,現在正在等國務院的決定。
國務院主管中國事務官員馬康衛說,沒有機構阻止這項計畫, 國防部與國務院都同意應該積極推動這項計畫。 但仍有一些技術問題要克服。
1957年3月6日, 中美雙方政府正式對屠牛士飛彈進駐台灣展開協商, 當年下半年屠牛士飛彈部隊開始進駐台灣。不過, 第17中隊原本是要派駐日本,因為過早曝光,引起日本國內反對, 改為駐防台灣,不過, 後來還是有其他的美軍戰術飛彈部隊秘密進駐琉球嘉手納基地。 琉球因為地利之便,位在朝鮮半島、台灣與日本本土之間, 美軍直到1970年代才將琉球歸還給日本當局,所以在那之前, 美軍可以任意將核子武器儲放在琉球。 日本NHK製作一部講述美軍在琉球核子武器的紀錄片, 其中訪問了美國空軍F-100的退休飛行員諾曼‧巴塔葛立雅( Norman C. Battaglia), 這位退休飛行員在琉球接受低高度轟炸訓練(LAB), 這是以低空接近,躲避雷達偵測, 然後在目標區前迅速爬高投擲核子彈的飛行訓練, 當時美軍以硫磺島作為轟炸訓練的場地。巴塔葛立雅告訴訪問者說, 他接受的訓練就是用原子彈轟炸上海。
美軍第17戰術飛彈中隊,是美軍第四個屠牛士戰術飛彈部隊, 在佛州奧蘭多成立,不久就改換番號為第11中隊, 1956年7月1日派往德國駐防。在此同時, 1956年6月8日,美軍成立第19戰術飛彈中隊, 是第五個屠牛士飛彈部隊,但在6月25日短短17天後, 19中隊番號取消,所有人員併入先前的第17中隊。 17中隊在派駐台灣之前,從1957年4月10日開始, 在佛州卡納維爾角進行密集訓練, 同年5月中旬試射完成四枚屠牛士飛彈後,開始調往台灣, 11月在台灣完成布署, 1958年6月又改換番號為868戰術飛彈中隊。 根據美國國防部解密檔案, 駐防台灣的屠牛士飛彈部隊是在1962年6月離開台灣。
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期間,屠牛士飛彈並沒有派上用場, 因為共軍只有砲擊金門,共軍戰機雖與國府空軍展開激戰, 但沒有進犯台灣。不過,美國參謀聯席會為了應變, 還是有動用核子武器的規畫,預備在共軍犯台的必要時刻, 出動駐防關島的戰略空軍B-47轟炸機,對大陸實施核子攻擊, 但是是否動用核武,仍然需要白宮同意才可以實施。
1962年屠牛士飛彈撤出台灣,美國也同時在台灣配置戰術核彈, 從1960年1月開始駐防, 後來尼克森政府為了打開對北京的外交關係, 決定撤出台海的核武器,對中共表達善意,美方儲放在台灣的核彈, 從1974年7月開始撤出, 同時也開始了美軍在台灣減少活動的開始, 直到1979年1月斷交為止。
美國在台布署核武,但不信任台灣,對台灣存有戒心, 根據美國國防部解密檔案, 1974年4月3日新任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在履新前, 拜會國防部長史勒辛格,史勒辛格告訴安克志, 我們必須在撤出戰術部隊之前,先撤出在台南的核子武器, 我們不可以讓中華民國政府有採取某些無法預見的行動的誘因或機會 。
1974年5月1日,新任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尚未到任, 代理館長來天惠為了撤出核武問題拜會行政院長蔣經國,蔣經國說, 他知道美國在台有儲放核子武器,由於雙方沒有正式協議, 美國自然可以撤走這些武器。但是希望不要公開, 一般大眾不會知道這個變化。蔣經國同意美軍撤出核子武器的時候, 台灣早已秘密展開研發核武與飛彈。
美國與大陸發展外交關係同時,美國對台的軍事合作關係一直降溫, 讓台灣非常憂心。美國與北京建交,到了卡特政府時終於塵埃落定, 美國與台北斷絕正式外交關係後, 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在12月28日、29日兩天, 到台北與國府展開協商,對於斷交後諸多的外交、 軍事合作問題進行溝通。 根據克里斯多福在12月30日發給國務院與白宮的電報指出, 參謀總長宋長志向他表達台灣將更迫切需要先進戰機,諸如F- 16與F-18, 宋長志還進一步要求美國仍將台灣放在核子保護傘下, 美國應給台灣書面保證在中共威脅台灣時,美國會動用核子武器。
對於宋長志急切的要求,克里斯多福潑了他一桶冷水, 克里斯多福沒有同意宋長志對供售F-16或F-18的要求, 他只說,美國會提供防禦武器給台灣。克里斯多福認為, 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需要, 也不可能提供台灣宋長志所提出的書面安全保重。
宋長志希望美國把台灣納入核子保護傘下, 主要還是中共早在1960年代已經擁有核武與地對地導彈, 台灣研發核子武器的計畫, 又在1970年代與1980年代兩度遭到美國制止, 國府憂心暴露在中共的核武威脅, 才會向美方提出核子保護傘的要求, 不過從1979年華府與北京建交以來, 北京雖曾在1990年代因台灣政局混亂引發導彈危機, 還不曾明確表態,提出具體威脅對台動用核武。
(圖片為台南的屠牛士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