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美國與中國舉行高層會談,台灣總是會緊張兮兮好ㄧ陣子,
原因無他,台灣太仰賴美國在政治與軍事各方面的安全維護, 自從國府在1949年從大陸廣州遷台,1950年韓戰爆發, 美援到來,台灣在美國的協助下,度過很長時間的和平穩定。 直到1978年12月,美國卡特總統決定放棄台灣, 與北京發展關係正常化,後任的雷根總統,台灣曾經有很高的期待, 希望能扭轉劣勢,未料,雷根不僅沒有幫忙台灣, 還與大陸簽署八ㄧ七公報,傷害了台灣的重要安全維護。 因為這種慘痛的經驗,在台灣無論由誰執政,
都擔心美中高層的會議,可能會出現對台灣不利的發展。 1990年代柯林頓總統與當時的大陸國家主席江澤民會面時, 柯林頓提出對台灣的新三不,大大打擊了台灣的李登輝政權。 後來的小布希總統、歐巴馬總統與大陸領導人會面時, 雖然沒有這類不利台灣的情況發生,但只要有會面, 總是讓台灣神經緊繃。 這次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在就任不到100天的時間,
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兩天的會面, 雖然這本是正式的國是訪問,但對美中雙方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尤其川普競選時,對大陸批評很多,趁此機會, 彼此培養和諧的氣氛,否則動輒惡言相向, 雙方都承受不了可能發生的衝突。 川普曾對一個中國提出了可以檢討的主張,
這一個論點馬上在台海兩岸引起波瀾。 其實台灣的民進黨政府非常緊張,因為不知道究竟是更緊, 或者是更鬆,而且如果這是可以談判的問題, 台灣也可能在籌碼不足下,失去很多空間。 從習川會的實際發展看來,台灣問題只有中方慣例地提出, 美方並無新的回應。雖然看起來稀鬆平常, 但其實這種情況已經慢慢地, 把台灣問題放在美中共同對話的平台上,台灣問題由美中共管, 已經在這一次又一次的雙方高層會面當中被落實。在相當程度上面, 台灣想要倚賴美國,使得台灣在兩岸關係當中,可以更多迴旋空間, 這個想法,可能已經不太容易實現了, 因為美國仍然必須考量中方的態度。 在習川會前,台北當局慣常地請國務院重申台灣關係的基本架構,
美方如反射動作一樣,馬上說明會依據美中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 台北當局自己又多加上一個六項保證, 這個六項保證並不是美方的正式文件或者條約, 它是1982年雷根總統與中方簽署八一七公報前, 先以口頭方面安撫台北當局的一份口述文件, 三十多年的實際發展檢驗,美方的確依循這六個保證, 但美方極少在官方發言中,提出六項保證這個東西, 台灣當局始終希望這份口頭保證的文件, 能夠成為美國公開政策發言的一部分,多年來都沒有成功。 八一七公報當時的台灣參謀總長是郝柏村,
郝柏村在日記留下他對六項保證的看法,郝柏村認為, 六項保證與雷根簽署的八一七公報精神是完全違反的。 八一七公報的成因,
是雷根政府內部親中派系與其他派系鬥爭的成果, 這份公報影響台灣最大的就是軍售,其次是兩岸談判。 台灣與美國斷交後,仰賴美國供售武器, 確保台灣足以對抗大陸共軍可能的攻擊。 八一七公報限制美國對台軍售,要讓軍售中止, 這一點會促使台灣可能落入大陸的軍事威脅。而這個軍售爭議, 卻是在卡特政府時期,中美雙方談判建交時所留下來的問題, 大陸方面雖然反對美台軍售,但為了趕快建交,加上卡特不讓步, 中方只好擱置這個問題,留待雷根時期,找到了解決之道。 但是美方決定八一七公報內涵後,很快就後悔了, 所以在1982年5月以電傳方式文件, 請當時的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李潔明, 口述雷根總統的對台六項保證。 這個六項保證造成了美中台關係至少不會過度往中方傾斜,
美國為了確立自己的自主空間,無意在軍售上設期限, 也無意與中方先協商軍售項目。美國也不介入兩岸和談, 台灣問題要兩岸中國人以和平方式解決,美國不介入台海問題, 這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情,美國也不支持大陸對台灣的主權。 在1980年代當時,美國不促談,緩和了台灣的壓力,
美國持續供售武器,增強了台灣的生存意志。 尤其在八一七公報的同時,大陸透過廖承志寫信給蔣經國, 主張兩岸和談。美國表態中立,這一點讓台灣吃下了定心丸, 沒有在當時與大陸開始和談對話,這個決定到底是對,還是錯, 可能只能讓歷史評斷了。當時台灣當局不願意與大陸對話, 大陸釋放國共內戰時期的戰俘, 以及多年來在大陸上空被擊落的偵查機飛行員, 或是被逮捕的情報人員,台灣當局都不同意接納這些人, 就是6116不想與大陸有任何接觸。 現在的民進黨政府希望利用六項保證,一是確保軍售的持續,
一是提醒美國不促談的立場,尤其對台灣主權問題的歸屬, 更是要凸顯美國不支持大陸的主張。但是六項保證,不能單一來看, 要與八一七公報一起考量,雖然兩者是互斥的, 雷根當時曾向大陸方面表達,美國不會採用一中一台、 兩個中國的主張,這話雖是說給大陸當局聽的, 仍然是美國的基本立場,也就是回到一個中國上面。 但是民進黨政權,並不接納一個中國。美國即使不施壓台灣談判, 但美國也不支持台灣獨立運動,不會讓台灣自中國分裂出去。 李潔明曾經提到,把軍售質量與限制,與台海情勢聯在一起,
是美國與大陸妥協的可能性。證諸幾十年來的發展, 美台軍售的確與台海情勢相關, 小布希總統時代突然出現的潛艦售案,最後無疾而終, 因為這在當時就是個錯誤,所以才會被提出,然而事實上., 美國從政治角度的考慮,並不認為台海情勢的情況,台灣需要潛艦。 1980年代,台灣透過自製研發與對非美國管道開發軍售機會, 在某方面也讓美國逐漸讓步,同意出售高性能戰機, 使得台灣在1990年時代獲得F-16戰機。 習川會一度讓台灣擔心台灣議題會因為檢討一個中國,
變成是兩人談判桌上的議題,最後沒有出現,台灣問題沒有出現, 可能是雙方已有默契與共識,也可能是互有歧見。 可是台北當局沒有任何可以鬆懈的地方,從美中三公報當中, 台灣問題都在其中,可見得台灣問在中美關係當中占有很大份量。 經過了過去幾十年來的實踐,美中雙方領導人無論怎麼談, 他們的論點,都會影響到往後的台灣生存。柯林頓的新三不, 讓台灣的外交困局加重,持續到馬英九當選總統之後, 川普雖未與習近平提出任何承諾, 但台灣的外交處境從蔡英文就任總統後又開始惡化, 美國即使有心相助,也是愛莫能助。 畢竟一個中國的限制不是川普一句話可以改變, 中美雙方有太多問題要協調,美國為了台灣問題犧牲更多利益, 那已經超乎我們想像之外。 台灣只能設法讓自己不要變成別人的籌碼,因為無論情況如何發展, 都不會是民進黨政府所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