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靖
美國從1970年代開始接觸中國大陸, 雙方試探建立外交關係的可能,北京向華府表明, 美國必須符合斷交、撤軍、斷約三個條件,也就是說, 美國必須與中華民國斷交,從台灣撤出美軍, 中斷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滿足這三個條件後,雙方才有能建交。 大陸當局百密一疏,千算萬算,沒有料到美國主張持續對台軍售。 因為沒有事先提出,中方只能在這三個條件內談判,談判最後階段, 雖然差點因為軍售破局, 在美方表達盡其可能在軍售問題自我限制後, 雙方才繼續往建交方向前進,台灣因為大陸的疏忽,與美國的堅持, 僥倖保有美國軍售管道,確保了往後數十年的安全保障。
現在大部分台灣人習以為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美國對台灣軍售, 雖然是台灣關係法所明定,但其真正的原由, 其實是美國為了推動與中國大陸關係正常化,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基於美國必須撤出駐台美軍的條件限制下, 美國又不願違背過去對中華民國的安全承諾, 在華府與北京雙方建交談判初期當中, 華府沒有太明顯地拋出軍售議題,直到後來才讓大陸方面騎虎難下。
這個美國軍售管道,不是那麼完美,並不是台灣當局想要什麼武器, 美國都願意提供,美國所提供的只是足夠台灣自我防衛的武器, 並不一定是性能卓越的先進武器。例如台灣爭取出售幽靈式戰機, 美國只同意F-5E戰機,F- 16戰機更是台灣爭取快二十年後才獲得。魚叉飛彈也不供售台灣, 只給可供戰機搭載的小牛飛彈,用來防衛入侵共軍船艦。
1978年3月1日, 白宮國安會幕僚奧森伯格寫給白宮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備忘錄, 其中提到美國不希望過度武裝中華民國, 結果造成傷害美國對中國大陸的關係, 或者鼓勵中華民國對中國大陸採取毫無節制的態度, 美國軍售必須精打細算,維持台海妥適的平衡。奧森柏格的看法, 就是美台軍售的基調,幾十年來,美國軍售政策大致不出這個範圍。
北京向華府表達雙方建立邦交的條件, 始終就是要求與中華民國斷交,撤出駐台美軍, 中斷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三項條件。 尼克森總統雖然最早開始與北京接觸,但是尼克森受困於水門案件, 被迫辭去總統職位,由福特總統接任。尼克森、 福特兩位總統任內都因為美國國內政治問題影響, 加上大陸內部政治適逢毛澤東、周恩來接連病逝,鬥爭四人幫, 華府與北京始終未能展開正式談判建交, 直到1976年卡特總統當選,雙方建交重新獲得動力。
根據美國務院檔案顯示, 卡特在1976年11月2日才剛贏得總統大選,隔天布里辛斯基( 後來擔任白宮國安顧問) 就急著催促卡特趕快安排國務卿與大陸外交部長會面, 美國將要求大陸保證不在台灣海峽動武, 作為雙方展開關係正常化的前提。在這個會面後, 再決定是否提出一個雙方都方便的時間, 讓卡特與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華國鋒在美國會面。
在卡特政府上任前,即將下台的福特政府國務卿季辛吉, 陪同卡特政府內定國務卿范錫,與大陸派駐府華聯絡處的大使黃鎮, 在1977年1月8日進行會談, 這是卡特政府首次與中方外交人士接觸。 黃鎮向范錫表達了建交三條件,但是沒有提到反對美台軍售, 范錫也只提到卡特將落實上海公報精神, 做為引導雙方雙邊關係的指導原則,沒有提及與中華民國斷交後, 仍將持續對台軍售。
卡特是在2月8日與黃鎮首次見面, 黃鎮持續提出建交三條件的老調,沒有提出停止軍售。卡特說, 沒有什麼比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更讓我們感到高興, 台灣問題以和平方式解決,是我們長期以來的希望與期待。
范錫、卡特兩人與黃鎮的最初兩場會面, 都沒有提到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仍會持續對台灣軍售。 但是這個問題,在卡特認為台灣問題應該和平解決的前提下, 美方認為可以接受中方的三個建交條件, 可是大陸必須接受美國對台軍售。 只是大陸方面似乎沒有發現這問題的嚴重程度。美方與大陸接觸時, 多以斷交後,仍會與台灣保持經貿、文化交流的關係, 間接地暗示會持續對台軍售,但是大陸方面是否確知美方的暗示, 無人確知,美方認為大陸理解這事,只要美方接受三條件, 大陸也會讓步。
4月15 日范錫寫給卡特的備忘錄提到,與大陸關係正常化最困難的議題, 就是美國對台灣安全的責任。我們應該思考最符合美國利益的, 是持續底正式介入北京與台北之間的問題,或者我們應該開始脫離, 維持實質的對台灣軍事能力的支持, 同時與北京發展堅實的政治關係, 可以降低大陸對台灣發起攻擊的誘因。范錫認為,短期間, 要保持台灣的穩定,必須與台北維持軍事供給的關係。
7月26日,中情局提出情報分析指出, 如果美國供售軍事武器與科技, 國民黨政府有辦法對北京保持一段時間的軍事嚇阻能力, 台灣會發現從第三國很難買到軍事裝備, 用來補充或取代美國的系統。 國民黨政府短期間也無法發展出能夠自給自足的武器工業。
由於范錫即將訪問中國大陸,卡特政府在7月30日舉行會議, 以確定美方的政策。這場會議由卡特主持, 會中過程中出現了一個驚人的說法。
范錫表示,與北京建交後,美國仍然持續售台武器的議題, 從來沒有對中方提出過。我們也許要對他們提出這個問題, 不能把這個問題擺著。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郝爾布魯克說, 中方必須接受兩件事,一是不能公開討論武力解放台灣的權利。 二是他們必須接受持續售台武器。布里辛斯基懷疑有什麼證據顯示, 中方必須接受美售台武器。郝爾布魯克說,中方目前為止, 只提出建交三條件,假如中方加入禁止軍售, 他們就是增加了第四個條件。
范錫前往北京之前,卡特寫了一封信給他。卡特在信中提到, 你要讓中方領導人心中不能有任何懷疑, 我們有意讓台灣保有取得防衛裝備的來源。
范錫在8月23日與中方展開第一次的正式談判, 范錫先與大陸外交部長黃華會談,接下來的幾天, 范錫分別與鄧小平與華國鋒會面。有趣的是,鄧小平與范錫對談時, 依然只提出建交三條件,沒有提到軍售。 他們連爭議最大的軍售都還沒有談到, 就在美國要求中方保證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以及美國在斷交後, 仍在台灣設立非官方機構等兩個問題上觸礁。 范錫與黃華25日再次會談時,范錫提出希望簽公報, 但是遭到黃華婉拒。范錫在國務卿任內的首次北京之行,無功而返。
就在美中雙方談判建交過程中,美方也正在討論對台灣軍售品項, 包括小牛飛彈,雷射導引炸彈、雷達與美軍報廢的M- 48戰車等等。1978年5月20日開始, 布里辛斯基在北京繼續推進建交談判,布里辛斯基事後表示, 他與鄧小平會談時,沒有直接談到軍售問題, 但是這問題間接地出現了。稍早時,我們提到美中關係正常化後, 台灣的安全可能發生危險,他們可能倒向蘇聯,鄧小平卻說, 美國會維持經濟關係,這可以減輕這個問題。
根據國務院的檔案,美國派駐北京聯絡處主任伍考克表示, 他與中方官員接觸時,都提到斷交後仍保持商業關係, 他認為中方官員都理解這個商業關係包括著軍售。
布里辛斯基見過鄧小平後,又去見了華國鋒, 華國鋒對軍售表達了強烈不滿,國務院檔案顯示,華國鋒認為, 中國若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而美國卻持續供售武器給台灣, 這不等於是製造兩個中國,他無法接受。
對台軍售問題,終於在華府與北京的建交談判過程中, 慢慢產生了影響。由於北京也希望與美國完成建交談判, 雖然對軍售問題非常不滿,但是雙方接觸並沒有中斷, 談判也沒有中止。華府與北京也慢慢磋商出一個含混的共識, 就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繼續對台灣供售武器, 北京方面不需要發表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聲明。或者, 北京可以發表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聲明,華府停止對台軍售。不過, 美方內部評估,最後選擇了持續對台軍售, 無論中方是否聲明表達和平解決台灣問題。
1978年的9月19日,卡特親自面與中方對話, 卡特與北京駐華府連絡處柴澤民大使會談, 卡特對軍售問題表達了他的看法,卡特說, 美國願意遵行中方提出的三個條件,美國將持續與台灣進行貿易, 這包含了有限制地出售一些非常謹慎選擇的防衛武器, 只有這樣的謹慎,才不會危及這個地區以及中國周邊區域的和平。 他理解這對中方是十分敏感的,但他不願見到台灣尋求其他的資源, 甚至發展非常危險的武器會威脅到中國大陸。
卡特對柴澤民說,台灣人有發展原子武器的科學能力, 他們與我們保持著關係,是很重要的, 因為這可以防止這種危險的發展。
我們希望與大陸對於期待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 能夠表達一致的看法。我們不預期大陸會肯定這個看法, 但我們希望中國政府不要否定我們。
華府與北京是在1978年12月15日確定雙方自1979年1月 1日起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但在決定建交的最後一刻, 鄧小平反對軍售的態度還是沒有退讓, 布里辛斯基趕忙從華府發電報給在北京的伍考克, 請他儘快找到鄧小平,轉達美國對於軍售台灣,會盡可能的限制。 布里辛斯基為了達成建交任務,不惜在最後一刻, 口頭上對鄧小平多所讓步,穩住局面,順利達成兩國建交任務。 當時已經就任總統的蔣經國也在凌晨被美國大使安克志叫醒, 通知美國斷交一事。
無論好壞,華府與北京建交已成事實,在美軍撤出台灣, 共同防禦條約被廢棄之下,軍售仍然持續著,確保了台灣安全。 台灣在失去美國外交關係後的幾十年來, 對於美台軍售總是苦樂參半,因為政治限制太多, 總是買不到想買的武器,還要受到美國許多高壓管制, 看美國人臉色。
卡特對台灣發展原子武器的看法,不幸言中, 美方透過吸收台灣軍官擔任美國間諜, 完全掌握台灣透過中科院秘密研發原子彈,直到蔣經國死後, 美國對台灣攤牌,繼任的李登輝總統需要美國的政治認可與支持, 只好充分配合廢止台灣的核武研發。美台軍售真如卡特所說, 一是為了台灣的安全,另一方面有助於美國控制台灣, 使台灣不能威脅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