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陽山(金門大學教授)
台灣地區解除戒嚴三十年,各方人士有不同的解讀;有人盛贊當年蔣經國總統的英明睿智,有人認為他是想在歷史上留名,譲台灣人民懷念他,才做出推動民主化變革的重大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總統發表了個人看法,她說,長期以來有些人習慣把台灣民主化歸功於蔣經國,但目光應擺在台灣人民身上。她希望今後有更多新興的本土政治力量能加入民主政治運作,公民社會也能持續茁壯,政黨與公民社會之間會找到更理性健康的互動模式,她希望有一天,所有政黨都能站在台灣主體性的立場,思考國家的未來。這就是終結藍綠惡鬥的真諦。
蔡英文的觀點,可以規納成下列三項:
其一,民主化的貢獻在於台灣人民,而不是蔣經國。
其二,民主化的目的是強化台灣主體性,也就是強調以台灣為優先。
其三,希望有更多的新興本土力量加入民主政治運作,並且終結藍綠惡鬥。
就在紀念解嚴三十年的同時,工業總會發表「2017年工總白皮書」,直陳蔡英文政府執政一年多來,政治盤算凌駕理性對話,導致社會撕裂,在在澆熄企業投資熱情。從推動一例一休、年金改革丶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到前瞻計劃,衍生的各種爭議,顯示政府欠缺事前評估丶也未能廣徵各界意見,缺乏理性辯論和相互包容的對話,讓民粹和政治考量,決走了政策的走向。
就在工總白皮書公佈之際,立法院預算中心也指出,蔡政府舉債推出的前瞻計劃,不僅有剛剛被政府以「暫無需求」退回的工程項目,還有未曾詢問地方政府實際需求的「改變停車問題計劃」,部分還被監察院糾正為「蚊子停車場」,浪費公帑嚴重,損及政府形象。
如果我們將蔡英文宣示丶工總白皮書和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這三份文件放在一起看,就可看出來當前台灣民主發展的困境所在了。那就是:
第一,蔡總統自視甚高,睥睨一切,她評價歷史,也自作解釋,一方面否定蔣經國解除戒嚴丶推動民主化的貢獻;另一方面,卻完全不理會公民社會重要成員工業總會和企業界的意見,以政治盤算凌駕理性對話,導致社會動盪,族群撕裂,讓民粹政治綁架了民主決策機制的正常運作,使立法院成為藍綠對決的競技場,也澆熄了企業投資的熱情。但蔡總統對此卻毫無自責,而且還寄望更多的本土政治力量加入民主運作。但對於目前政黨與公民社會之間究竟如何推動理性對話,卻無任何積極作為。這凸顯了她的目空一切丶獨斷獨行,只知否定前人的貢獻,卻無自反而縮的能力。
第二,她強調台灣主體性,卻無強化台灣優勢與台灣自主性的治理能力。在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中,明揭指出,在她的領導下,執政團隊的規劃及執行能力嚴重不足,對監察院的糾正不屑一顧,而且缺乏究責能力。基於此,如果真的要強調台灣主體性,就不能像當前的政府一樣,止於言辭卻拙於實踐與行動,而且只知一味卸責,卻又想憑藉多數暴力硬將前瞻計劃等天文數字的支出儘快付委通過。這不但不是「愛台灣」,而且還是敗家子式的「害台」與「窮台」,最後必將導致全民均貧。
第三,蔡政府一年多來拒絕兩岸一中,對中國大陸的敵視心態與鎖國政策,已導致經濟貿易丶兩岸交流丶文化發展與國家安全上的嚴重危機,,連美國的對台決策官員都已發出了警告,但迄今仍無仼何改善;這究竟是強化還是弱化台灣的主體性?究竟是愛台還是賣台?頗值得深究。但對台灣人而言,當前兩岸冷對抗的情勢卻是極其不利的,即便進一步昇高為熱戰或全面對抗,對美丶日等大國而言,也很難真正的從火中取栗,發戰爭財;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利的。
基於此,在台灣解嚴三十年之際,真正推進民主化的唯一正途,就是回歸憲政,謹守中華民國的一中憲法,強調兩岸一中,和平發展。換言之,依照就宣誓職時的誓詞,認真的行憲丶守憲丶護憲,而不是違背自己良心的違憲丶毀憲,這才是民主改革的準繩丶憲政民主的真諦,也才是維護兩岸和平與社會安定的政治基礎。至於培養本土勢力、強調台灣主體性丶或否定蔣經國的歷史定位,那都是蔡英文個人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