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學生兵,打了國民革命軍最重要的一場戰鬥 (6)
外公生於二十世紀的第一年,1901年二月九日,清末庚子年農曆十二月廿二日。我的農曆生日也是同一天。我是個早產兒,提前報到,為的就是和外公同一天農曆生日;外公特喜歡我,給我取名叫「魏源同」,小名「小同」,到上小學的時候才改了個學名:魏國彥,也就是現在的名字了。
小同特別想知道外公的事。外公雖然疼我,卻說不上幾句話,我們孫輩們都很怕他,外婆總是說:「他是上將耶!槍斃了多少人?小聲點,別吵你爺爺!」我們到隔壁的小朋友家玩,吵吵鬧鬧,鄰居張媽媽就說:「小聲點,吵這麼大聲,警察來抓你們。」我就說:「我爺爺也會來,他會槍斃人!」
有一次我問:「爺爺,你槍斃了多少人?」他只是笑笑:「我沒被槍斃,已經很好了!」
外公姓高,生於安徽省靈壁縣雙溝鎮,原名敬誠,字仲虔,後因避禍改名民,字況盧。八歲入私塾,十三歲讀鎮上高級小學,十六歲考入位於徐州的江蘇第七師範學院,廿一歲畢業,執教於靈壁一高,蕭縣一高、四高、及雙溝鎮立兩等小學。
年輕的高敬誠,在徐州的江蘇第七師範讀書時,北京發生「五四運動」,事件的遠因起始於民國四年(1915),袁世凱政府為了取得軍火以及貸款,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民國七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民國八年(1919)1月18日作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北京政府」,在段祺瑞主政下,和在廣州的「軍政府」組成聯合代表團,參加巴黎和會,提出取消列強自清末以來在華的各項特權,歸還一戰期間日本在山東青島等地從德國手中奪去的特權,但是,處於分裂狀態下的中國,弱國無外交,在對德合約中明載日本得以取得德國在山東的權利時,北洋政府斡旋無效,準備在協約上簽字,消息傳來,群情激憤。
民國八年(1919)5月4日上午,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與北京大學、中國大學等13個學校代表齊聚法政專門學校開會,決議當天下午在天安門前集會、遊行、示威。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三千多名學生代表衝破軍警防線,雲集天安門,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最早到達天安門的。他們打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
北大學生羅家倫撰寫了一份傳單,油印後帶到廣場發放,後來被稱做《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有這樣的字句: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
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國亡了!同胞起來呀!”
同樣的標語,民國六十年四月,被台大學生以掃把大的毛筆,用黑墨寫到十公尺的長白布上,在台大校門邊的「洞洞館」(考古人類學系)側由三樓垂掛下來,啟動了「保衛釣魚台運動」,馬英九、趙少康、李大維等人士都是當年的運動發起者;而我是建國中學三年級的學生,因為「保衛釣魚台運動」,我開始加緊讀書,想進台大。
五月四日下午,學生遊行隊伍移轉到交通總長曹汝霖住宅,又抓了駐日公使章宗祥,將他痛打一頓,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數理部的匡互生第一個衝進曹公館,帶頭放火,引發「火燒趙家樓事件」,事態嚴重,軍警這才出面控制,逮捕了32名學生。。
天安門前金水橋南邊高懸出一副對聯,專罵曹、章二人:
賣國求榮,早知曹瞞遺種碑無字;
傾心媚外,不期章惇餘孽死有頭。
北京學運動在全國激起了迴響,南京、上海、天津、武昌、、、、紛紛成立「學生聯合會」。在這當頭,我的外公,被推舉為徐州八縣學生聯合會長,並因此與國民黨員有了最初的接觸。當時很多志在救國的學生都進了師範學校,從教育下一代做起,栽培革命的種子,外公就是其中之一。
民國十三年(1924),徐州鎮守使陳調元偵破徐州的國民黨組織,多人被捕,外公僥倖漏網,江蘇督軍齊燮元下令通緝,外公改了名字,也改頭換面,逃往上海,與朱奇等人千里迢迢奔赴廣州黃埔,投考軍校,當時因黃埔軍官學校二期剛剛入校,三期尚未招生,就被編入教導二團一營一連二排當新兵。
那年11月國父孫中山先生從廣州北上與北洋政府謀求全國和平,經上海,繞道日本,剛到天津就病倒了,民國十四年(1925)3月12日,因患肝癌病逝北京。孫中山先生在天津重病的消息,讓盤踞廣東東江一帶的叛將軍閥陳炯明認為有機可乘,集結殘餘叛軍及地方土匪,打算從粵東進攻廣州。為鞏固廣東革命政府,大元帥府決定出兵討伐陳炯明,是為著名的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
民國十三年(1924)年的孫中山,在廣州
國父孫中山先生手跡
民國十四年(1925)二月,廣州國民政府由許崇智擔任總司令,廖仲凱為黨代表,展開「第一次東征」;三月十二日,由蔣介石、周恩來率領右路軍進駐廣東潮汕地帶的棉湖,遭遇軍閥陳炯明的林虎部隊,林虎已經先在棉湖西面以及和順(現在的金和鎮)一帶布署,佔據有利地形,以逸待勞,兵力約三萬人,是東征軍的十倍以上。
前一年外公在家鄉被通緝,帶領學生逃亡廣東,被編入所謂的「教導團」,還沒訓練完,就被帶去東征,平生第一場作戰就是有死無回的硬仗,教導團與反叛軍兵力懸殊,教導團第一團(何應欽)正面攻打「大功山」林虎部;外公所屬的教導團第二團由錢大鈞率領,由梅塘攻打駐紮里湖的劉志陸部,施行由南面向西北包抄的戰術。。
外公,迷迷糊糊,還沒正式進入軍官學校,就參加了國民革命軍最重要的一場戰役,九死一生,老年的他只是淡淡地說:「東征時我參加了淡水、棉湖、五華、興寧各戰役。」
外公所屬教導團二團第一營的營長顧祝同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寫到:
有武昌之役而後有中華民國之誕生,有棉湖之役而後有國民革命之發揚。
顧祝同年輕時戎裝照,年代不詳,可能是擔任上校時所拍攝。顧將軍抗戰勝利後任陸軍總司令,
國防部參謀總長。到臺灣後任代理國防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1987年1月17日在臺北逝世,享年94歲。
顧祝同將軍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