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靖
1955年的孫立人案,台灣當局已經為孫立人翻案。 孫立人過去也許無反逆之心,可是許多事情身不由己, 不免讓孫立人遭到蔣中正猜忌。從美國國務院解密檔案可以發現, 早在1949年當時,孫立人經常向美方抱怨被綁手綁腳, 工作不順利。李宗仁代總統曾意圖拉攏孫, 藉孫推翻台灣省主席陳誠。台獨團體希望藉孫發動政變, 將台灣交美國或聯合國託管,美方內部曾有向國府施壓換掉陳誠, 由孫立人接任的想法。這些情況都讓孫立人受到政府懷疑, 當台海情勢穩定後,立刻受到政治迫害。
國府遷台後,美國對國府關係冷淡,為了拉攏美國的政治關係, 國府無奈,只好重用政府內部親美人士, 當時國府先給了孫立人一個台灣防衛司令的頭銜, 接著安排前上海市長吳國楨接任台灣省主席,希望藉著孫、 吳兩人改善對美關係,爭取美國援助台灣。
孫立人是抗戰時期滇緬戰場名將,聞名中外, 但是孫立人在國共內戰後期,從東北來到台灣, 孫立人在台灣鳳山負責訓練新兵,由孫立人訓練的201師, 後來在金門戰役當中,是最初與登陸共軍發生戰鬥的部隊。 孫立人後來升任台灣防衛司令,在政府遷台後隔年1950年, 改任陸軍總司令。
國務院檔案顯示,那些對台灣的未來抱有野心的人, 都想方設法拉攏孫立人,或者想藉孫立人的兵力,在島上發動政變, 推翻陳誠。孫立人自己也經常向美國人抱怨,他不受國府信任, 指揮不動部隊,或者給養不公平,他的部隊都是拿到比較差的裝備。
就在南京失守後,共軍攻入上海前夕, 1949年5月9日國務院的檔案顯示, 美國在台北的領事館告訴國務院,孫立人對美方表示, 經過與陳誠及多位軍事指揮官的一連串會商, 他仍然無法解決許多重要的問題,更無法控制海空軍。 孫立人雖然獲得增加陸軍的薪餉, 也獲得允諾任命他擔任台灣地面部隊的指揮官。 可是這個地面部隊指揮官的任命是毫無意義的, 因為陳誠自己就決定了澎湖要派遣李振清擔任司令官, 上海撤退下來的部隊,也不會交給孫立人指揮。警備部隊的兵力, 也不歸孫立人指揮。
根據國務院檔案的描述,孫立人當時對時局灰心, 他認為台灣會與大陸一樣,因為內鬥、缺乏組織而失敗, 不是因為有外部敵人失敗。現在沒有任何軍民協同的計畫, 而且一切都太遲了。
美駐台北領事館6月3日給國務院的電報引述擔任台灣省保安司令部 司令的彭孟緝說法,從上海52軍、54軍、 99軍來的5萬名官兵,將無限期停留台灣,接受他的指揮。 領事館武官分析,因為彭孟緝新增的兵力, 將使他的地位優於孫立人,孫立人因此退居到後面。
孫立人在1949年9月被任命為台灣防衛司令, 他卻向美國人抱怨沒有實權。 國務院1949年9月15日檔案顯示,孫立人說, 他沒有足夠的補給與支持,有時候是根本沒有補給。 他依賴陳誠提供所有的裝備,但是當他要求裝備給養時, 陳誠不是迴避這個問題,就是推託說將來的會議會討論這些問題, 要不然就是告訴孫立人,沒有錢,假如孫立人需要這些裝備, 他必須自己想辦法。
孫立人批評陳誠犯了過去一樣的錯誤, 陳誠沒有從過去不幸的經驗當中學到教訓。台灣的防衛力量不夠, 他無法從陳誠那邊拿到足夠的裝備與經費,而陳誠居然告訴他, 時間很充足。孫立人說,其實時間已經不夠了。
孫立人向美方預測共軍攻陷廣州後,有一半的機會會攻打台灣, 廣州可能在雙十節後失守(共軍在10月初攻入廣州後, 10月下旬攻打金門)。孫立人說,台灣實際上沒有任何防衛, 島上30萬部隊,最多不超過6萬人是戰鬥部隊, 共軍可以在一天內集結20萬人,1000條舢舨攻打台灣。
孫立人對時局滿腹牢騷,抱怨不停,金門戰役結束後不久, 1949年11月11日,國務院檔案顯示, 一份美國領事發給國務卿的電報中指出,孫立人身為台灣防衛司令, 孫立人不滿沒有獲得擔任東南軍政長官的陳誠所給予完全的合作與授 權。如果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沒有同意, 他沒有權力更換能力不好的軍官, 他被迫留用一些不服從與無能的軍官,弱化了他的組織。 大部分的情況下,他收到的給養,都是次等的, 最好的物資都給了其他指揮官。他的部隊缺乏足夠的裝備與毛毯。
國府在金門與登步島締造難得的戰績,孫立人非常不以為然, 孫立人對美國人批評, 這兩場勝利讓某些軍方高級將領與官員犯了大頭症。 這份電報也提到,孫立人兩個月前曾向美方抱怨, 他要修建沿岸的防禦設施與碉堡,向陳誠提出物資的需求, 但是遭到陳誠拒絕。
這些從台北的美國領事館發回國務院的電報, 記載著許多孫立人向美國抱怨陳誠與國府當局的內容, 當時礙於許多外力因素,國府仍是重用孫立人。
孫立人在1949年當時真是各方拉攏的對象, 台獨希望藉孫立人政變,把台灣交給美國或聯合國託管, 代總統李宗仁更是多次對美方提到,要拉陳誠下台,如果陳誠不走, 就要請孫立人趕陳誠下台。早在1949年2月18日, 蔣中正總統宣布引退將近一個月後, 李宗仁在南京告訴美國大使司徒雷登, 他希望指派孫立人擔任台灣省主席。3月6日, 台北美國領事館給國務院電報稱, 以孫立人取代陳誠符合美國的利益, 建議國務院下令司徒雷登鼓勵李宗仁盡快撤換陳誠, 以孫立人取而代之。
共軍攻入南京後,政府遷廣州, 1949年4月27日自廣州發給國務卿的電報, 引述李宗仁幕僚邱昌渭與甘介侯的說法指出,粵系將領張發奎、 薛岳、余漢謀聯手反蔣,何應欽也加入他們。 當前困難與最急迫要解決的問題是除去陳誠, 他們相信孫立人指揮台灣的軍隊,可以除去陳誠。 29日美國大使館發自廣州的電報,引述邱昌渭說法, 為了控制台灣的資源,協助李宗仁能夠成功,要藉由薛岳( 與陳誠私交甚篤)向陳誠說項, 希望陳誠考量他個人與中國的最佳利益下,能夠轉向支持李宗仁, 如果無法說服陳誠,那就要出動更強烈的手段除去陳誠。 電報當中分析,邱昌渭可能還沒有接觸孫立人, 但是他們有信心獲得孫立人的支持。
這些將領希望藉在台灣的孫立人除去陳誠, 主要原因是蔣中正雖然下野,但是仍然幕後指揮軍隊, 將中央銀行的黃金搬運台灣, 使得李宗仁欠缺與共軍作戰所需要的資源,更無法有效指揮部隊。 李宗仁多次希望蔣中正放手,但沒有得到蔣中正具體回應, 李宗仁才會與粵系將領聯手,希望能夠藉孫立人在台灣的兵力, 把效忠蔣中正的陳誠除去,這樣一來, 李宗仁就能夠控制已經運送到台灣的黃金。
國府內外,外有共軍步步進逼,國府軍隊毫無士氣,缺乏戰鬥意志。 內部又有反蔣與擁蔣兩股勢力不合,在這種混亂局勢下, 蔣中正在1949年4月告別浙江奉化溪口的家鄉後, 就在台灣與大陸間來來去去,指揮調度,對於孫立人的牢騷不滿, 以及反蔣人士對孫立人發動政變的期待,豈可能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只是礙於對美關係,只好多所隱忍,以顧全大局。
1949年12月15日自香港發給國務院的電報, 是避難到香港的駐中國大使館代辦師樞安報告劉安祺的部隊撤往台灣 ,師樞安認為劉安祺效忠蔣中正, 這個調動是蔣中正用來牽制孫立人在台灣獲得權力。 孫立人當時已是台灣防衛司令,在美國外交官眼中, 蔣中正卻是毫不信任孫立人,要從外面趕運部隊到台灣, 以平衡孫立人的力量。
台灣度過驚滔駭浪的1949年後, 蔣中正1950年3月1日復行視事,陳誠也升任行政院長, 陳誠在3月15日的日記當中記載,晚,周至柔、彭孟緝, 談匪諜案涉及孫立人之私人女秘書與左右人員,決定請孫來台北, 告以證據,使其明瞭,以免誤會。隔天日記記載,晉謁總統, 決定孫立人為陸軍總司令。17日日記記載,郭寄嶠來晤, 談及孫立人之幼稚及防衛司令部內部之複雜情形。18日日記記載, 早,闕漢騫報告,劉安祺等見總裁,說孫立人缺乏思想中心。
陳誠日記當中有關孫立人的記載, 顯示即使早在1950年就已明知孫立人身旁有匪諜, 台灣防衛司令部內部情況複雜, 陳誠仍然決定起用孫立人擔任陸軍總司令。 至於後來以匪諜案牽連孫立人謀逆的案件, 那已是1955年孫立人卸任陸軍總司令之後的事情了。 顯示孫立人與當局的關係,在這段期間不斷惡化, 在國府當局滿懷疑慮猜忌的情況下,孫立人遭禍,不過是時間早晚, 孫立人案發生時,孫立人早無實際兵權,但是仍舊遭到軟禁, 直到蔣經國死後,副總統李登輝繼任,政府才開始平反孫案。
從國務院的檔案顯示,雖然許多反蔣人士, 甚至台獨人士都想藉孫立人的力量,在台灣發動軍事政變, 美方也對孫立人很有期待,認為他可以取代陳誠, 但是孫立人心裡究竟有沒有動過絲毫的念頭,恐怕已無從確知, 曾有顯赫戰功的孫立人晚年遭軟禁,是他個人一生的悲劇, 孫立人的晚年也印證那個逝去的混亂時代,無論你的權位高低, 都可能在詭譎的氣氛下,因為掌權者的疑懼受到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