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靖
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失利,1949年12月政府撤退台灣。 這混亂的一年,國民黨政府外有共軍步步進逼,連吃敗仗, 內鬥更激烈,黨同伐異,正副總統蔣中正與李宗仁相互鬥爭, 黨內派系更是彼此撻伐,CC派牽制政府運作, 讓政府無法順應國家變局。蔣中正雖因政治壓力引退, 仍在幕後運籌帷幄,李宗仁身為代總統毫無辦法,政府失去控制, 地方軍閥不聽中央號令,整個國家分崩離析。
1948年到1949年,內戰的局勢,對國府越來越不利, 國府在東北慘敗,人心惶惶,緊接著又在徐蚌會戰慘敗, 北方版圖盡為共黨所控制,共軍逐步集結重兵長江一線,準備渡江。 此時,國民黨內鬥升高,蔣中正總統在桂系內鬥壓力下, 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下野, 由副總統李宗仁接替為代總統。 蔣中正在國民黨內早有數次引退前例, 蔣中正都能重新奪回他的權位,蔣中正引退之前,早已開始布局, 李宗仁鬥不過蔣中正,只能想方設法趕蔣中正出國。
對於內戰的軍事行動,蔣中正對兵權毫不放鬆, 腦筋也老早動到能征善戰的侵華日本軍人身上。非常巧合的是, 蔣中正引退幾天後,1月26日, 上海軍事法庭判決日本駐華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無罪釋放。 這件事情幕後是蔣中正要運用日本軍人協助國府與共軍作戰, 但是國府秘密運用侵華日本軍人從事反共內戰,瞞不過共黨。
根據國務院2月1日收到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電報稱, 位在陝北的共黨電台,針對國府釋放岡村寧次, 批評這是預謀將日本反動派帶到中國,加入國民黨政府, 與中國人民戰鬥。他們要求國府重新逮捕岡村寧次, 在預定的時間地點,將岡村寧次交給共軍。 但是岡村寧次在2月1日已經離開大陸,回到日本。
蔣中正藉日本軍人打內戰,李宗仁藉代總統職位,周旋大國之間, 希望能夠獲得大國支持,為國府爭取內戰優勢。 李宗仁先是請美國表態支持他成為代總統,轉身過去, 又找上蘇聯示好。1949年1月23日, 司徒雷登給國務院電報稱, 李宗仁透過中間人與蘇聯駐華大使館接觸,達成了三點協議草案, 一、中國在未來任何國際衝突當中嚴守中立。二、 盡可能消除美國在中國的影響力。三、建立中蘇實際合作的基礎。
李宗仁無非想藉蘇聯迫使美國改變不介入內戰的姿態, 轉而積極支持國府,不過,美國沒有如李宗仁所預期的反應。 蔣中正運用日人反共,也是到了1950年代, 才在台灣組成白團後,開始訓練國府軍官, 來不及在內戰當中發揮效果。
蔣中正下台前,也把台灣安置好,早先安排了親信陳誠擔任省主席, 兒子蔣經國擔任台灣省黨部主委。李宗仁也非省油的燈, 眼見蔣中正抓權不放手,就要在台灣問題上反制, 李宗仁打算運用在台灣的孫立人,把陳誠趕下台。
台灣雖經歷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相較於大陸的戰爭威脅, 還算是比較安定的地區,但是李宗仁因為政治恩怨, 卻想要透過反蔣將領,發動軍事政變。
擔心共軍持續南下,局勢不穩,行政院長孫科自行離開南京, 2月4日跑去廣州。2月18日司徒雷登給國務院的電報爭, 如果孫科不肯回南京,李宗仁要邵力子擔任行政院長, 如果是邵力子沒有意願, 他還可以用何應欽擔任行政院長與國防部長。
孫科曾與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失利,在國民黨內部的政治權力競爭上, 孫李兩人早有嫌隙,孫科沒有聽從李宗仁意見回到南京, 反而在3月8 日宣布內閣總辭,迫使李宗仁任命何應欽接任,沒想到兩個月後, 何應欽也下台了,無力主導政局的李宗仁, 只好再換與CC派及蔣中正交好的閻錫山, 閻錫山6月繼任行政院長。1949年一年之內, 中華民國就更換了三位行政院長,政局混亂,前所未有。
司徒雷登在2月21日給國務卿的電報稱, 何應欽希望他透過美國政府邀請蔣中正訪問美國, 美國過去幫了中國許多的忙, 這件事情對中國的國家利益更勝於其他。 蔣中正現在干擾了代總統李宗仁推動和談的努力, 在軍事事務方面也是如此。何應欽表示, 如果有三個月能夠全權負責,就可以改變這些情況, 共軍也將難以渡過長江。
何應欽說,關係密切的同志當中,希望蔣中正出國的想法, 是越來越強烈,他認識蔣中正30年, 實在無法理解現在蔣中正的所作所為。 即使國民黨的CC派都有類似的不滿。 立委張道藩最近到蔣中正家中探視, 張道藩建議蔣中正可以先去歐洲訪問,然後再去美國,這樣一來, 可以觀察其他國家的人民生活。 何應欽形容蔣中正聽到張道藩要他出國的反應,當下是非常的憤怒, 把張道藩趕出門外,另一位曾經擔任過國大祕書長的洪蘭友, 也有與張道藩相類似的經驗。何應欽表示,無論未來是戰是和, 蔣中正能夠出國,問題都會變得比較單純。
3月12日,南京美國大使館給國務院的電報稱, 西北軍政長官張治中與國代吳忠信從奉化歸來, 兩人與蔣中正談了四次,張治中向蔣中正提出離開中國, 出國是有利的看法,結果引起了蔣中正激烈的反應與猜疑, 蔣中正不滿地說,如果他要出國,那會是他自己做的決定, 而不是因為別人要他出國。 蔣中正質問他們是否是李宗仁或白崇禧派來的。
並非只有國民黨內有壓力要蔣中正出國,根據台灣國史館檔案顯示, 早在蔣中正宣布引退當天,在美國為國府尋求援助的宋美齡, 也發電報給蔣經國,希望蔣經國勸說蔣中正到加拿大。2月7日, 宋美齡又電促蔣中正離開大陸,以遷往台灣為宜。10日, 蔣經國回電宋美齡,告知蔣中正目前不作離鄉之計。
面對國民黨內不斷有要求蔣中正出國,3月7日,宋美齡電蔣經國, 希望了解國民黨請蔣中正出國的訊息是真是假。8日,蔣經國回電, 江南軍紀不好,士氣不振,難作堅強抵抗,非萬不得以, 不離開溪口。在此同時,李宗仁幕後透過粵系將領張發奎、薛岳、 余漢謀等人,策動台灣政變,希望孫立人把陳誠趕下台, 3月13日蔣經國電宋美齡,薛岳的態度極壞, 陳誠在台恐不能持久,
3月14日司徒雷根從南京發給國務卿的電報, 其中提到11日張治中、吳忠信自奉化回來, 當天立刻與李宗仁等商量後,決定讓李宗仁與蔣中正攤牌, 他們打電話給蔣中正,張治中先開口,李宗仁接著談。 李蔣電話當中,蔣中正首度鬆口願意出國, 但是時間地點由他自己選擇。 蔣中正特別對於美國媒體的報導感到不滿,對他施壓離開中國。 李宗仁希望在蔣中正離開中國之前,盡可能不要公開, 希望司徒雷登能夠暫時保密
蔣中正後來果然出國,但不是大家所想得長時間離開中國。 4月共軍攻入南京後,蔣中正離開家鄉,搭太康軍艦到上海, 再換江靜輪到定海,定海有蔣中正事先命令空軍修好的機場, 從定海飛往馬公轉高雄,蔣中正在台灣停留到7月, 7月10日蔣中正訪問菲律賓總統季里 諾,希望中菲合作反共。 8月6日又飛往韓國訪問剛剛當選總統的李承晚,也是談結盟反共。 但是蔣中正當時沒有總統身分,只有國民黨總裁的政治領袖身分。 蔣中正兩次出國訪問,都只停留一兩天就回到台灣, 沒有太具體的反共同盟政治成果。
國共和談進展困難,4月18日, 司徒雷登在南京發給國務院的電報,引述白崇禧說法, 李宗仁有鑑於和平已經不可能,將向蔣中正建議, 蔣中正要不是恢復所有總統職權以及軍事指揮。 要不然就是離開中國,將所有的權力與國家資源都交給李宗仁。 這個方案也建議蔣中正到東南亞訪問, 讓當地人民從中國目前面臨的危險,了解到共黨的危險, 蔣中正可以繼續到印度、歐洲,也可以到美國訪問, 李宗仁這時不只是施壓蔣中正出國,還要把駐美大使顧維鈞換掉, 由他的親信甘介侯接任,要用黨內鬥爭,取得對美外交的控制權。
關於內戰的軍事指揮,李宗仁被蔣中正牽制。 司徒雷登在2月8日給國務卿的電報稱, 國防部作戰廳長蔡文治代表何應欽與顧祝同拜會他, 蔡文治抱怨蔣中正仍然在指揮軍隊,完全無視於國防部的存在, 希望美國能夠勸說蔣中正,不要再搞現在這種愚蠢又危險的行動。 蔡文治當時負責長江防務的規畫, 蔡文治認為共軍可能在蕪湖與鎮江之間的長江渡河, 當時在京滬線上仍有60萬軍隊,加上海空軍協助,可以對抗共軍。 但是蔡文治抱怨蔣中正把南京周邊最好的部隊都抽調走了, 讓李宗仁毫無保護。這樣幾乎是放共軍渡江,一旦共軍順利渡江, 從軍事觀點上,要防守上海已經是不切實際的。 蔣中正破壞李宗仁的努力,又採取了錯誤的軍事戰術。
司徒雷登的電報提到蔡文治向美方抱怨,蔣中正透過湯恩伯、 周至柔、林蔚指揮軍隊。李、蔣的軍事分歧, 主要是李宗仁希望守長江,但是蔣中正棄江防,守上海, 不斷把國府部隊抽走,放在上海、杭州、南昌一線, 大約是錢塘江一線。湯恩伯當時正是京滬杭警備總司令, 主力部隊放在防衛上海,而不是阻止共軍渡江,攻佔南京。
1949年的國民黨內鬥,先是在共軍渡江前, 李蔣爭奪部隊控制權,共軍攻入南京後,政府遷往廣州,這時候, 李蔣又在是否成立國民黨非常委員會進行了纏鬥。5月1日, 廣州美國大使館給國務院電報,引述李宗仁在桂林的說法, 李宗仁不滿蔣中正利用黨控制政局,李宗仁認為, 蔣中正在杭州建議成立11人組成的非常委員會,就是打這個主意。 電報也提到邱昌渭對陳立夫說,你可以告訴蔣中正, 蔣中正也許能扮演慈禧太后,但他以確定, 李宗仁絕對不會是蔣中正的光緒皇帝。李宗仁拒絕成立非常委員會, 黨如果要影響行政部門,只能是透過立法院
電報中描述李宗仁放狠話,李宗仁聲聲可以控制台灣, 不只是破壞蔣中正在台灣做最後抵抗的機會, 他也要控制蔣中正先前在島上積蓄的資源, 不讓台灣變成蔣中正的庇護所,這樣一來, 蔣中正出國的可能也就會提高許多。 但是非常委員會最後還是在7月成立了, 可是也未能挽救國府的頹勢。
李蔣爭鬥多時,軍隊指揮混亂,國府在內戰節節失利, 李宗仁最後只能對美誇稱獲得川滇湘黔與西康的支持, 但是共軍在1949年底大抵都將這些地方攻克。 蔣中正在1949年底,失去控制東南沿海地區,除了台灣之外, 在舟山島、海南島仍有部隊,1950年後都撤回台灣。 李宗仁沒有隨政府遷台,他從香港託病逃去美國。 蔣中正在搶救西南各省軍事無果後,1949年12月飛回台灣, 隔年復行視事,國民黨內這場李蔣鬥爭,最後李宗仁是顏面盡失, 流亡海外。蔣中正再次從引退回到總統職位,困居台灣26年後, 1975年病逝。
1949年勇於內鬥的國民黨,把國家搞垮了, 到了2017年在台灣,即使淪為在野黨,仍然不改內鬥惡習, 吳敦義鬥爭醜化洪秀柱,讓自己當上黨主席, 但是一個只會朝自己同志背後插刀的國民黨,還能有未來嗎? 1949年的殷鑑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