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靖
國民政府因為失民心,官員貪腐,共諜滲透,造成國共內戰失敗, 內戰失敗的原因,不勝枚舉,其中受到美國許多政治牽制, 顧此失彼,也是原因之一, 從美國國務院公開歷史檔案當中可以看到, 當時宋美齡對美國大使分析,蔣中正貴為國府政治軍事最高領導人, 身邊卻有兩股人馬,一是支持美國, 希望美國政治理想能夠影響中國的宋美齡與宋氏家族, 另一個是希望中國獨立於美國影響之外的軍人袍澤, 這些人包括陳誠、胡宗南、俞濟時、顧祝同, 以及多位在德國受教育的人,這份檔案當中是用反動派( reactionaries)指涉陳誠等人。
國府遷台後,對於美國從1945年抗日勝利後, 介入調停國共內戰,蔣中正始終認為這是內戰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美國特使馬歇爾的介入,造成國府軍事行動自縛手腳, 蔣中正指派杜聿明指揮東北戰事,未能克盡全功, 政治介入軍事調停是一個原因。蔣中正對於馬歇爾調停失敗, 始終耿耿於懷, 可是內戰當時宋美齡卻認為蔣中正不懂美國人的想法。
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1948年3月31日從南京發給華府國務 卿的電報,司徒雷登在這份電報當中記述了他與宋美齡談話的要點, 司徒雷登形容這場談話的要旨是, 如果我們要影響蔣中正朝著更民主的程序, 我們必須知道圍繞在蔣中正身旁的一些阻力。
宋美齡形容當時那段期間中國對美關係的一些經驗, 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馬歇爾調停階段,除了擔任翻譯之外, 宋美齡盡量避免參與所有政治活動, 這是因為她非常了解美國的心理,如果她那樣做, 可能會被懷疑為了蔣中正的利益, 藉著女色或者社會壓力影響馬歇爾。她也理解, 蔣中正不希望她介入美國事務,但是對她而言, 蔣中正並不了解美國的觀點。在這個階段結束之前, 宋美齡擔憂如果馬歇爾調停失敗, 將會對中國造成令人失望的事件發展過程以及後果。 她試著幫助蔣中正理解這個問題的嚴重, 但她所有的努力都徒勞無功。 主要是因為圍繞在蔣中正旁邊的兩個人,陳誠與胡宗南。 宋美齡補充說,軍中袍澤對蔣中正的影響要大於文人。
二,從馬歇爾離華到魏德邁特使團階段, 這段期間軍方對於美國影響力下降, 以及被視為強烈支持美國的宋家影響力下降,感到很鼓舞, 這些人除了陳誠與胡宗南外,還有俞濟時、顧祝同, 以及其他幾位受過德國教育的人。宋子文就是被這些人趕下台的, 他們藉著與CC派(國民黨內的中央俱樂部派系),以及政學系( 國民黨內的派系)合作,讓張群當上行政院長, 而張群是很容易受他們意見影響的人。 他們宣稱很快可以消滅共產黨,但是當情況並不是如此發展時, 他們彼此互相指責,陳誠曾經吹噓關內的戰事, 可以在三個月內結束,當陳誠沒有能夠完成,蔣中正派陳誠到東北, 試試陳誠的能耐。但是東北的情況依然很糟,政府蒙受嚴重的損失, 包括了16個美械師。魏德邁的批評,對這些人是正中下懷, 宋美齡反覆考慮很久,希望邀請司徒雷登討論這些問題, 但後來選擇不這樣做, 因為宋美齡顧慮可能會被批評或者懷疑她想要影響舉棋不定的美國政 策。宋美齡去年夏天原本打定主意接受馬歇爾夫人的邀請, 但卻被蔣中正阻止。
三,在魏德邁特使團之後階段,軍事情況仍然惡化, 蔣中正身旁的人繼續彼此指控對方, 蔣中正自己也對魏德邁的批評感到很沮喪。 宋美齡建議宋子文到廣東,盡可能在那邊努力。 廣東在張發奎與羅卓英的領導下,走私猖獗, 這是宋子文報效國家的機會,宋美齡要留在這裡, 繼續與反動派對抗。宋美齡心中認為美援遲早會來到, 她希望美國的政治理想能夠影響中國。現在反動派影響力正在減弱, 美國影響力持續增加,她留在這裡,盡可能幫忙協助, 因此她再次婉謝了馬歇爾夫人的邀請。那些人使用自我改造的口號, 其實真正的意思是排除美國的影響, 這種情緒受到魏德邁言論的不良影響,而有加重的趨勢, 宋美齡相信現在可以一起合作,去改變蔣中正的心態。
宋美齡對司徒雷登表達出希望能夠合作的態度, 並為蔣中正的失敗找到理由,卸責給陳誠等軍方人士的影響。 宋美齡批評陳誠影響蔣中正對於馬歇爾的內戰調停, 還真是沒有說錯。陳誠並不認同國府在軍事上對共軍採取過度讓步, 陳誠對於內戰本質的認識,遠遠高過馬歇爾這個洋和尚, 馬歇爾絲毫不懂中國人,更不懂國共之爭的背景,以為停戰, 進行政治協商,就可以化解國共之間的矛盾, 殊不知國共雙方纏鬥多年,那已經不只是理念之爭,還是生死之爭, 國共雙方都不是真心談判,只是敷衍敷衍,惹不起美國勢力罷了。
陳誠與許多國府將領都相信軍事上不能取得優勢, 政治上必然難以抗衡。尤其國府剛剛在抗日戰爭獲得勝利, 又有美國軍援,自然對於發動內戰,信心滿滿,在人數與裝備方面, 國府更是遠遠超越共軍。1946年1月20日, 陳誠寫信給蔣中正,信中提到苟能趁早將共黨根本解決, 亦是國家一勞永逸之福。1月24日又寫了一封信給蔣中正, 陳誠在信中說,今日之情勢,唯有以武力求和平,以武力謀統一, 遷就妥協則敗,政治可寬大,軍事不能放鬆,國家之統一, 自有史以來,從無不用武力。 蔣中正在1月27日針對陳誠24日的來信回復說,所陳各點, 皆獲我心。
陳誠去信蔣中正的時間,正是馬歇爾調停國共停火, 由國府邀各黨派舉行政治協商會議的時候。 陳誠在信中表達的強硬立場,蔣中正表達出皆獲我心的看法, 顯示蔣中正相當認同陳誠軍事優先的觀點, 這也正是宋美齡批評的反動派影響蔣中正看法,最鮮明的例子。 至於胡宗南當時屯兵西北,對延安虎視眈眈,與共軍不時有衝突, 胡宗南也是主張軍事優先, 但是蔣中正就在停火與作戰兩方之間拉扯, 東北未能趁勝追擊哈爾濱,讓共軍有所喘息, 因為蔣中正擔心引發國際視聽的壓力, 要求國府軍隊不要繼續往北滿前進。1948年3月, 胡宗南甚至在蔣中正的秘密指示下,集合動員部隊,順利攻占延安, 完全就是採取軍事進剿為優先的立場。
馬歇爾在1947年初回到美國後,轉任國務卿, 魏德邁接續在1947年7月,來到中國大陸與台灣考察, 希望實地了解中國的各項政治、軍事、經濟問題, 他在離華前的公開說明當中,對國共雙方都有不客氣的批評, 這時國共雙方力量對比,國府仍有優勢,但到了1948年年中後, 情況已經慢慢發生轉變,共軍在東北轉換戰術,從游擊戰, 改變為攻城戰,國府部隊逐漸收縮在長春、瀋陽、錦州三處, 在1948年底,東北國府軍隊除少部分由營口脫逃, 大部都為共軍消滅。
馬歇爾、魏德邁兩位二戰時的名將, 從1945年到1947年接連來到中國, 顯示杜魯門總統對中國問題的重視,才會指派他們兩位來到中國, 希望能夠化干戈為玉帛,尤其顧慮蘇聯透過中共對中國的影響, 但是事與願違,美國最後放棄介入國共內戰,視情況自然發展, 讓國府自生自滅, 內戰情勢也就從1948年到1949年急轉直下。
蔣中正領導的將領與共軍交手,很少能占便宜,節節敗退, 蔣中正身旁親美勢力一樣無法挽救國府的崩潰, 宋美齡推崇美國政治理想,不算是壞事, 但是宋美齡過度倚賴與相信美國,美國最後還是讓宋美齡失望, 宋美齡在1948年12月徐蚌會戰之際, 前往華府爭取美國援助國府, 儘管宋美齡表現出對美國政治理想的尊崇, 希望中國能夠受到美國政治理想的影響, 這樣的態度依然無法獲得杜魯門總統的青睞, 不願意在國府最危難的時刻,伸出援手,等著國府被共軍消滅。 宋美齡自恃親美立場,以為可以讓她幫蔣中正爭取到美國援助, 美國國務院卻對宋美齡的求援,毫不在乎,真是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