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靖
在民進黨政府的政治宣傳當中,任何台灣人與北京接觸,都被打成十惡不赦。在美國國務院的歷史檔案當中,卻可以看到一份1971年12月13日的文件,這是白宮國安會幕僚何志立(John H. Holdridge)寫給尼克森總統國安事務特別助理季辛吉的備忘錄,這份文件提到曾經代表民進黨參選1996年總統大選的彭明敏,1971年當時,曾在美國主動找上約翰‧謝偉思,謝偉思在中共建政前,曾經在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工作,立場偏左,經常批評國民黨政府,中共當局把謝偉思看做是美國的民間友人,彭明敏希望謝偉思到中國大陸訪問時,拜託當時的總理周恩來,能協助安排他訪問中國大陸。
彭明敏在台灣被視作是台獨大老,1970年由台灣偷渡到瑞典,然後申請美國簽證抵達美國,為了美國同意彭明敏入境,一度引起台灣國府當局與華府的不愉快,國府懷疑美國政府暗中支持台獨運動。彭明敏後來曾經加入民進黨,代表民進黨競選首屆中華民國民選總統,當時與彭明敏搭檔的是謝長廷,彭明敏後來又創設建國黨,宣傳台灣獨立。1971年是台灣國際處境最困難的時候,北京打壓壓力最大的階段,彭明敏卻主動找人向大陸傳話,要訪問大陸,彭明敏這樣的舉動,如果用今日民進黨政府的標準,恐怕是大逆不道。
何志立的備忘錄說,1971年8月台北派了代表到美國會見彭明敏,這位人士勸說彭明敏回到台灣,與國府合作。彭明敏拒絕了這個邀請,因為彭明敏無法接受政府的條件。這位人士向彭明敏表達,只要彭明敏不反對反攻大陸的政策,就可以繼續在台灣積極參與地方政治事務。這位人士也向彭明敏表達憂心,如果彭明敏不與政府合作,政府可能對台灣民眾採取較高壓的手段。
何志立告訴季辛吉,最近彭明敏在謝偉思出發前往中國大陸前,主動打電話給謝偉思,請謝偉思代為安排,請周恩來協助彭明敏訪問大陸,或者是協助彭明敏與北京當局建立直接接觸的管道。當謝偉思提起彭明敏的問題時,周恩來表示,任何彭明敏的朋友,只要是沒有參與台灣獨立運動,或者不認同台獨,都可以來到這裡,回去後再向彭明敏報告。
何志立還引用聯邦調查局FBI的情報,彭明敏當時在台灣有情婦(mistress ),彭明敏想辦法要把這位女子弄到美國,便利用駐台的美國大兵與這位女子結婚,以美軍妻子的身分出境來到美國。這項計謀被國府察知,採取行動阻止彭明敏的情婦離開台灣。國府向美國政府官員表達了不希望美方施壓讓這位女子離開台灣的態度,彭明敏可能因此在美國感到他的個人處境很沮喪,在政治上也覺得挫折,因為美國政府與國際社會都不太支持台灣獨立。
何志立引述與彭明敏親近人士的說法,彭明敏是位機會主義者,像彭明敏這樣積極參與政治的人,你不免假設如果彭明敏認為直接回去台灣,並不太吸引人,對美國有關台獨的立場,也感到失望,或許就讓彭明敏想要與中國大陸有某些安排。從彭明敏向周恩來表達主動,顯示彭明敏正在思考這個方向。
何志立的外交政策立場,向來對中華民國政府不友善,他寫給季辛吉的備忘錄,是在說明兩岸關係的複雜情況,1971年12月當時正是美國密集安排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國大陸,因為尼克森是戰後第一位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所以兩岸關係的敏感議題,國安會都會密切注意,因此留下了彭明敏主動想要北京安排訪問大陸的文字紀錄。
不過,事隔多年之後,大約十多年前,當年的檔案解密公開後,彭明敏主動找人與周恩來接觸安排訪問大陸也被外界看到,當時彭明敏找了台灣媒體說明,根據當時報導,彭明敏宣稱,他1970年抵美時,美中已開始秘密接觸,當時有位美國退休外交官曾傳話,說周恩來希望他訪中,還說中方希望他最好先派一親信前往為他舖路,那是傳話,他從未主動表示欲訪問中共。接續又有見過周恩來的美國人傳話,說周恩來向他致意。周還向人探問,想知道他之前在日本被炸傷的是左手還是右手。後來周恩來又傳話說,本來中國宣傳台獨運動是美日帝國主義的傀儡,但後來已不認為台獨運動是美、日帝國主義的傀儡,已瞭解台獨問題的複雜性。周恩來最後甚至託人傳話,建議他訪問中共的具體日期,但後來因為當時日本首相訪中,內外情勢及周恩來身體的健康問題,沒有進展。
彭明敏的說法,與國務院有關何志立的文件所載明的情況,剛好完全相反,何志立已經在2001年過世,居間代表彭明敏傳話的謝偉思,也在1999年離世,彭明敏為自己辯解的說法,也只能說是片面之詞。不過,彭明敏與中共當局曾經有過接觸,卻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民進黨政府對於兩岸民間交流,在他們的政治宣傳上,多半把民眾與大陸接觸的活動,描述成帶有負面評價,譬如退役將領與大陸方面的交流活動,就被民進黨立委無端指控有失忠誠,不過,對照在1971年當時,在冷戰的局勢下,兩岸仍在軍事對峙的年代,大陸對外島金門與馬祖的砲擊,持續進行著,直到1979年美國轉移外交承認,與北京建立外交關係後才停止。在那個封閉的年代,主張台灣獨立的彭明敏,卻急著找大陸信任的中間人傳話,要安排訪問大陸,那時的台灣,國際處境艱難,中華民國才剛剛在1971年的10月25日被迫退出聯合國,台灣正是風雨飄搖,彭明敏卻找人向中國大陸傳話,彭明敏當年的行動,看在今天台灣人眼裡,不知道究竟會有什麼樣的評論?
兩岸關係的演變,類似是一個辯證的過程。1949年國共內戰勝負已分,國府在四分五裂下,敗走台灣,從此雙方你來我往,不論軍事上的小規模戰鬥,或者是國際外交場合的圍堵,直到1960年代後,因為國際局勢有所轉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逐漸難與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抗衡,僑社轉向支持大陸,逐漸增加,外交承認北京的國家也慢慢增加,法國與北京的建交,對當時台灣是沉重打擊。中共拉攏各方,希望顛覆國府,以達到收回台灣,統一中國的政治目標,這是眾所皆知。
1971年10月北京取代了台北,繼承在聯合國的會籍,台灣幾乎在國際上沒有多少立足空間,北京此時拉攏台獨人士,藉以減損國民黨在台統治,並不奇怪,彭明敏是在這個樣的氛圍下,想要與大陸接觸,藉外力推倒民進黨,也是合理的想像。這就是拉攏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但是經過幾十年的變化,曾幾何時,民進黨轉換成了當年拒絕與大陸接觸的國民黨角色,過去的主要敵人是嚴密控制台灣的國民黨政權,次要敵人是台獨與黨外,現在的主要敵人是搞台獨,去中國化的民進黨政權,次要敵人才是國民黨。
有趣的是,國民黨在台灣的威權統治後期,最喜歡政治宣傳台灣的三合一敵人,就是泛指中共,島內的黨外人士,海外的台獨份子。彭明敏流亡美國期間,暗中請人與周恩來建立直接管道,不就相當程度地證實了三合一敵人,的確是真正存在,威脅著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這並不是國民黨政府的宣傳伎倆,彭明敏當日急切著要去大陸的一言一行,很值得大家細細斟酌。
台灣對於兩岸統一問題,從早期是國家的政策,到現在變成人人視為畏途的負面評價,最主要的轉折,就是在大陸實力漸強下,懼怕台灣被大陸統一,失去對現有生活方式的保障,所以只要有人與大陸接觸,就會被抹紅抹黑。彭明敏當年也許是想結合各種反對國民黨的勢力,幫助他推動台獨,這也看得出彭明敏過於天真,差點讓自己變成別人的棋子。
收回台灣,這是北京從來沒有放棄的政治目標,不論當年彭明敏是主動爭取去大陸,或者是大陸邀請前往訪問,都是北京對台政治工作的一環,要免除這種台灣被大陸統一的疑慮,合理的作法,是兩岸公開談判。馬英九在總統八年任期,處理了許多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兩岸慢慢摸著石子過河,但在政治議題方面,就碰到深水區了,雙方都有些謹慎,只是目前的民進黨政府因為不願意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又出現僵局,如果退一萬步想想,當年兩岸彼此對抗的年代,流亡美國的彭明敏,都要主動訪問大陸了,現在的民進黨政府又為何不能放低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