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靖
台灣安全,除了自身的軍事與政治力量之外,幾乎全部倚靠美國力量的保證。但是台灣要認清,在與美國的關係當中,台灣究竟是怎樣的地位,美國有其自身的國家利益,當美國的國家利益與台灣的利益有所衝突時,台灣會被放在什麼樣的地位當中呢?簡單明瞭的事實是,當美國需要台灣,就會拉攏,當美國不需要台灣,台灣可能被犧牲。
台灣在美中台三方的關係當中,始終沒有看清的是美國真正的立場,在歷史過程的彼此消長過程中,華府與北京雙方的利益太大,遠遠超過美國與台灣的利益,台灣早就變成美中國際權力博弈的籌碼,而不是三角關係的一角,因為不存在三角關係,只有美中雙邊關係,台灣是處於這個關係之下,雙方都要運用的籌碼,台灣若以為可以親美抗中,就未免太天真。
我們想想越戰的教訓,南越與北越之爭,從法國勢力退出中南半島,南北越分裂開始,美國介入法國留下的真空狀態,十年之間,美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五十萬的美軍駐防,但當美國與北越簽署巴黎協定後,美軍撤出越戰,等於是放棄了南越,南越在沒有任何美國援助的情況下,1975年4月土崩瓦解,南北越統一。
美國曾經在越戰動用各式尖端武器與高科技,美國國內不惜動用選兵制,將美國役男送往越戰戰場,這樣的安全承諾,那要比過去台灣所享有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還要更真切,越南周邊國家泰國、菲律賓、中華民國都成了支援美軍越戰的基地,韓國還派遣了兩個師與駐越美軍協同作戰。可是美國國內政治風向轉變之後,美國立刻放棄支援南越,甚至為了解決越戰問題,加快了美國與中共秘密接觸的腳步,間接促成華府與北京的關係正常化,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反而在外交戰場上因為越戰間接受到傷害。
就在越戰高峰之際,美國希望與中共方面恢復接觸。我們從美國國務院公開的檔案當中,可以看到一份文件。1969年11月21日,美國白宮國安會幕僚何立志 John H. Holdridge提交了一份備忘錄給當時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季辛吉,這份備忘錄提到美國國務院有意取消美國海軍在台灣海峽的巡邏,以促成中共恢復華沙會談。國務院認為調整美國海軍出現在台海船艦的情況,用以滿足中華民國政府的需求,中共方面可能不會那麼快發現這個美國海軍巡邏台灣海峽的改變。為了確保蔣中正總統,我們每個月調整15艘船的路線,經過台灣海峽,用來彌補取消巡邏台海。
這個備忘錄說明了一個事實,台灣的安全議題,可以成為美國與中國大陸對話的籌碼,這在過去已經發生過,在未來,也不表示不會再發生,端視美國當下的利益為何。
有關巡弋台海的任務,美國海軍從1950年韓戰爆發後,杜魯門總統下令第七艦隊派出驅逐艦到台灣海峽巡弋。美國海軍在台灣海峽巡弋,一方面是確保共軍不會渡海攻擊台灣,但是另一方面,也是阻止國府攻打大陸。當時美國的策略是台海中立化,這是為了避免在韓戰進行的同時,台海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演變成不可收拾的世界大戰。
美軍巡弋台海二十多年,直到美國面對越戰的困難,與蘇聯的艱困鬥爭,開始有了不同的戰略思考,思考調整這項攸關台灣安全的政策,藉以拉攏北京的關係。
其實華府與北京多年來在東歐波蘭的華沙,持續秘密接觸談判,但是後來談判中斷,為了重啟談判,美國想盡辦法,其中一個策略,就是取消美國軍艦在台海巡弋。當時,對台灣的國府當局,美方提出取消美軍巡弋台海的理由,是因為預算不足問題,所以要取消這項美國海軍的任務,但這是扯謊,真正的理由,只是美方為了討好大陸,希望取消美軍在台海的巡弋,誘使大陸恢復雙方的華沙談判。
從1969年這時開始的發展,後來季辛吉經由巴基斯坦密訪大陸,安排尼克森總統出訪中國,到美國決定與北京建交,台灣顯然在華府與北京的關係當中,被當成了籌碼一樣的地位。美國不惜取消巡弋台海的安全任務,用以討好北京方面,爭取雙方改變關係,台灣對於自己的地位,必須要從這個歷史的考察當中,真真切切的認識清楚。
即使在冷戰還沒有開始之前,在二次大戰末期,美國已經注意到台灣優越的地理位置,與琉球群島、菲律賓成為一個天然的防線,國共內戰期間,美國傳出的台灣主權未定,是因為對國民黨政府能力的不信任,想要讓美國有合法的地位,可以介入台灣問題,以免台灣淪為共黨控制,危害到美國的戰略利益。即使在韓戰期間,美國也表達出台灣根據開羅宣言,應該歸屬中國,但美國不希望台灣被有敵意的一方控制,美國對於台灣安全問題的根本立場,從一開始,也始終就是以美國戰略利益為最優先考慮。
其實在中國近代史上,美國主張對華採取門戶開放政策,不允許列強瓜分中國,這個政策對中國友善,但其實還是符合美國反對帝國主義,又兼顧美國商業利益優先的政策。美國支持中國抗日,除了是美國人對中國人存有浪漫的情懷,更多的是,中國可以阻止日本侵略擴大,影響美國在太平洋的利益。美國在抗戰末期,甚至派人親自訪問延安,要與共黨軍隊合作,提供給養,由共軍支援搜救日本占領區內的美軍飛行員,這些作為都是以美國利益為優先考慮。
美國必然要考量自身的利益,當國際局勢進入1970年代,台灣在美國更大的國際戰略利益之下,就顯得微不足道。美蘇長期的對峙,美國有了新的思考,不把國際共產勢力看作是團結的個體,而是將莫斯科與北京有所區分,要藉北京逐漸與莫斯科加大的矛盾,轉化為對美國有利的戰略利益,當華府思考發展北京關係時,台灣是最棘手的問題,起初美國還會思考,如何開展中國大陸的關係,又能兼顧妥善處理與中華民國的關係,但是就在國共雙方長期彼此不退讓之下,美國捨棄了台灣,遷就了大陸。
當然,華府與北京建交後,台北當局透過美國國會制定了台灣關係法,確保了美國對台灣安全的義務,但是這個法律有很大的模糊空間,台灣關係法的出現,其實也是美國內部各方勢力的現象反應。美國有親中派,藉中國力量助美國與蘇聯鬥爭,八一七公報對台灣的傷害,無非就是過度拉攏中共使然。當然也有支持台灣的力量,才會在八一七公報同時,又弄出了非正式的六項保證,八一七公報與六項保證兩者在精神上是互相矛盾的,但這也是美國內部政治不同派別所產生的結果。台灣要在這種派別當中找到空間,可以增加自己生存的力量。但是在1970年代到1980年之間,美國為了冷戰的緣故,快速地發展與中國的關係,因為那時的中國,尚沒有足夠牽制美國的力量。
可是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推動市場經濟後,大陸的力量與日俱增,時至今日,已經造成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優勢,受到了挑戰,美國在亞太地區,逐漸失去了過去的行動自由。美國後來採行的重返亞洲,無非就是發現北京力量壯大,昔日合作的友善氣氛已經轉變成戰略利益的對立氣氛。現在美中矛盾的氣氛,就讓台灣方面有許多人認為出現了了可以運用的空間,外界沒有理解的是,美中是對抗與合作兼容,美國的環太平洋演習已經邀請大陸參加,這個舉動無非是將大陸定位為盟友,而不是有敵意的對手,才會邀請大陸參加這項演習。
美中雙方是鬥而不破的關係,雙方為著彼此的利益,在亞太地區競爭,也在國際社會競爭,大陸推動的一帶一路,就是要擴大大陸從亞太區域當中,把影響力擴張出去,這個擴張若損及美國利益,又必然會遭到美方的阻擋。台灣在美中競逐的過程中,的確會有小小的空間,可是這不會改變台灣的基本情況,就是美國仍然信守兩岸問題必須由兩岸中國人用和平方式解決,美國不會支持台灣獨立,美國不同意台灣的法理台獨,這個基本立場無論美中關係好壞,始終是維繫著,因為美中關係的維護太重要了。台灣安全要靠美國屏障,在某些時候這是存在的,但美國靠不住,台灣必須自己面對兩岸關係,自己尋求政治解決之道,如果只想憑藉美國力量對抗大陸,最終就會淪為南越的下場,當美國變臉的瞬間,就是覆滅淪亡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