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靖
1949年因為國共內戰失敗,國府遷台,風雨飄搖之際, 韓戰在1950年6月爆發,美國來援,穩定了台海局勢。 韓戰結束,共軍部隊從朝鮮半島陸續轉往大陸東南沿海,造成大陳、 馬祖、金門三個外島軍事情勢升高,美國顧慮出兵這些島嶼, 協助國府防衛共軍攻勢,會再次捲入與中共的戰爭, 1954年9月3日共軍炮擊金門後,美國參謀聯席會突發奇想, 建議組織國際航空志願隊(IVAG),協助台灣防衛外島, 可以避免美國直接介入與中共的戰鬥。不過, 這個計畫最終並沒有實現, 因為當時的環境與抗日戰爭時期設立飛虎隊不同, 中共知道國際航空志願隊的背後仍然是美軍, 無法避免美國政府顧慮的政治因素。
早在19世紀,滿清與太平天國軍隊交戰時, 英國人戈登率領常勝軍,協助清廷的軍隊與太平天國作戰, 獲得不錯的戰果,外籍人士協助中國政府作戰,扮演傭兵的角色, 可說遠自兩百年前就有了。中國對日抗戰初期, 因為孤立主義的影響,以及國際政治的現實因素, 許多西方國家允許他的國民暗助中國抗日,俄國、 義大利都有飛行員協助抗日,稍後的美國志願隊(AVG) 還是由軍人退伍所組成,都有某種外籍傭兵協助中國作戰的性質,
抗戰後,國共兩黨的武裝衝突在1947年開始升高, 直到1949年,國府軍隊在東北全盤皆墨,徐蚌會戰全軍覆沒, 北平守軍也主動開城,向共軍投降。國府只剩下長江天險, 兩方軍隊有生力量的對比,國府逐漸趨於劣勢, 蔣中正總統在徐蚌會戰慘敗後引退下野,李宗仁接任代總統, 經過幾個月和談,仍然擋不住共軍渡江,共軍攻入南京後, 行政院撤往廣州,苦思對策。1949年7月23日語25日, 美國大使館從廣州發給國務院的兩份電報說明了國府將籌組外籍傭兵 與共軍作戰,大約要招募10萬人來自各國的國際人士, 組成外籍兵團,這項計畫獲得蔣中正與李宗仁的認可。 行政院長閻錫山聲稱, 曾經擔任蔣中正護衛隊隊長的德國人史坦尼斯(Stennes) 也許能夠幫上忙。
閻錫山在山西與共軍作戰時,就招募二戰日本軍人加入他的部隊, 擔任外籍傭兵,與共軍作戰,保衛山西。 閻錫山到中央擔任行政院長,仍然喜歡運用外國應兵, 他還想要籌組一支與抗日時期飛虎隊類似的志願空軍(VAF), 需要166架飛機,150架轟炸機、戰鬥機、偵察機等, 16架運輸機。閻錫山希望這些飛機能有陳納德免費提供, 整個空軍組織約需1300位外國人,另外約2000位中國人, 這個志願空軍一個月大概需要100萬美元。
閻錫山籌組外籍兵團與共軍作戰的計畫,最後只是個構想, 因為缺乏有效的計畫與足夠的經費,無法招募外國傭兵與共軍作戰。 但是在國共內戰後期,蔣中正雖然下野, 卻暗中請人與日本方面聯繫,組織二戰日軍軍官,成立白團, 到台灣協助國府將領籌畫反攻大陸的各項計畫, 這個計畫雖不是外籍傭兵協助與共軍作戰, 仍是透過外籍人士協助國府軍事建設,在日人之後, 還有邀請德國顧問的明德計畫。 國府在1949年12月撤退台灣之際,美國對國府存活與否, 毫不關心,美軍始終認為台灣戰略地位雖然特殊, 但不值得犧牲美國士兵的生命保護台灣。
直到韓戰爆發,美國為了避免戰事擴大,才開始派兵來到台海, 並且逐漸恢復對台灣的軍事援助,國府暗中找日本、 德國二戰軍人協助國府反攻大陸的籌畫,無非也是對美國人的援助, 覺得並不可靠,加上美國不認同反攻大陸的軍事計畫。 1953年韓戰落幕前後,原本用來突擊大陸的大陳島, 島上駐有美國中情局人員,很快就全面撤出, 因為韓戰期間由大陳島突擊大陸,牽制沿海共軍的計畫, 已經不在需要。不過,當時美方根據情報研判, 認為共軍已將韓戰參戰部隊調防東南沿海, 所以大陳島要改換正規軍隊守備,不能再由遊雜部隊駐防。 1954年9月共軍出動60門大砲,炮擊金門, 兩名美軍顧問陣亡,其他14位美軍顧問趕緊撤出金門, 這場砲戰立刻又將韓戰停火後的局勢升高了起來, 到底要如何處理台灣外島的問題,成了美國軍政方面的頭痛問題。
當時美國軍方對於台灣外島戰事看法分歧, 1954年9月3日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安德森寫給艾森豪總統的機密 報告當中,參謀聯席會主席、空軍參謀長、 海軍作戰部長都認為美國海空軍應該協助台灣,防衛10個外島, 金門是其中之一。他們擔心共軍攻占外島, 會對台灣以及其他支持美國政策的亞洲國家的心理受到很大影響。 但是陸軍參謀長卻獨排眾議,對於出兵協防台灣外島感到質疑, 因為這些外島在有關防衛台灣的軍事意義上,並不重要。 安德森最後選擇採納多數人的意見, 決定允許海空軍協助國府防衛外島的共軍攻勢。 正在馬尼拉訪問的國務卿杜勒斯也認為,失去金門, 會造成不良的心理上的衝擊。他認為,如果有美國的援助, 金門可以守住,我們就應該協助防衛金門,不過, 國務院不同意派遣地面部隊協防外島。
根據1954年9月4日國務院一份最高機密的情報研析報告, 當時大陳有1萬人正規部隊,游擊隊1000人, 鄰近島嶼有三四千人游擊隊。南麂島有3000人正規部隊, 1300人游擊隊。馬祖與白犬島有5000人正規部隊, 金門有4萬3000人正規部隊,游擊隊1萬1000人。 由於1953年5月到8月之間, 共軍占領了大陳與馬祖周邊的許多島嶼, 相同的模式在1954年5月又開始了, 共軍所占領的島嶼距離大陳島只有20浬, 許多部隊與海軍艦艇也正在鄰近集結。 尤其1954年共軍的作戰規模加大,並且增加了米格15戰鬥機。 共軍在上海與廣州之間, 從韓國調回來許多有豐富作戰經驗的部隊與戰機, 多達42萬5000人。共軍在這有足夠的空優, 也可以使台灣海軍不易支援,當時台灣只有一個飛行隊的F- 84戰鬥轟炸機,而且仍然在訓練階段,難以與共軍對抗。
白宮國安會在1954年9月9日開會,討論台海危機, 美方認為國府在沒有美援下,可能無力防守外島。 從軍事上的嚴格意義來看,這些外島對於台灣的安全與防衛, 並不重要。陸軍參謀長李奇威特別解釋, 他不認為外島需要美國防衛,是因為軍事上的意義, 至於失去外島的心理與政治效應, 那不是參謀聯席會應該考慮的事情。但是李奇威卻認為, 光靠海空軍協防外島不夠,如果要出動兵力,需要派一個師才夠。
這場會議討論到後來,提到了參謀聯席會所設想的一個建議, 就是成立國際志願航空隊協防外島,現在應該要擬定相關計畫, 但是現在還不要馬上執行。 會中認為台灣可以指揮這個國際志願航空隊,對中共採取軍事行動, 而不需要美軍的直接介入。不過, 美方還是認為成立國際志願航空隊的條件, 與抗戰期間陳納德成立飛虎隊,已經大大不同。 蔣中正總統不一定同意這個航空隊待在台灣, 這個航空隊的裝備可能是都要靠美軍提供, 外人也會知道後面是美國人的計畫, 這個外籍傭兵幫台灣與共軍作戰的計畫, 還沒有出白宮國安會會議室,就被擱置了下來。
經過了六十年,台灣現在仍然仰賴美軍的力量, 1996年台海危機,靠美國海軍航母穩定台海局勢, 可是台灣方面可能要好好想想,美軍在1950年代對於協防台灣, 始終不願意投入地面部隊,至多是出動海空軍兵力, 其他還是要靠台灣自己,台灣現在有能力應付大規模的戰事嗎? 如果不行,該怎麼辦呢?台灣經常爭論台海戰事之際, 台灣到底可以防衛多久,支撐到美軍來援。美軍過去不願防衛金、 馬、大陳等外島,即使協防台灣,也僅止於海空軍兵力, 美軍的軍事決策,受到政治上的考量影響, 遠遠大於純粹的軍事意義。國際志願航空隊就是顧忌政治上的理由, 而由參謀聯席會想出的一個規避美國直接介入的策略。 美國的政治顧忌當年存在,今天更是影響深遠。
當年美國與國府仍有外交關係,今日美國與北京有正式外交關係, 雙方近年來軍事交流逐漸升高與密切,美中關係和諧, 對於台灣安全有利無害, 但是台灣與美國的實質關係究竟能夠讓美方的安全承諾, 能夠兌現到何種程度,其實是有待考驗的。美國在冷戰時期, 都不太願意直接介入台海衝突,要拐彎抹角的來,於今後冷戰時期, 美中關係時鬥時和,台灣還能有多少空間, 若不思在兩岸政治上尋求解決,台灣想靠軍備競賽獲得安全, 在1950年代辦不到,在現在更不可能辦到, 可是蔡英文總統除了想到增加百分之二國防預算, 完全迴避政治手段在兩岸謀求和平,這種不負責任的政府, 真是台灣的劫難。